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清单 | 第8-14页 |
1 绪论 | 第14-29页 |
1.1 我国海洋石油现状 | 第14-15页 |
1.2 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8页 |
1.2.1 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 | 第15-16页 |
1.2.2 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的现状 | 第16-18页 |
1.3 水下生产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18-26页 |
1.3.1 全液压控制系统 | 第18-22页 |
1.3.2 电液控制系统 | 第22-25页 |
1.3.3 全电控制系统 | 第25-26页 |
1.3.4 几种控制系统的比较 | 第26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6-28页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2 水下采油树电液控制系统阀控液压系统的研究 | 第29-48页 |
2.1 水下采油树电液阀控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2.2 水下采油树电液阀控液压系统的特点 | 第32-33页 |
2.3 水下采油树阀控液压系统设计原则与总体设计流程 | 第33-38页 |
2.3.1 水下蓄能器选用和充压原则 | 第33-34页 |
2.3.2 管路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2.3.3 总体设计流程 | 第35-36页 |
2.3.4 水下采油树阀控液压系统元件分析 | 第36-38页 |
2.4 液压系统分析中长液压油管的处理方法 | 第38-47页 |
2.4.1 脐带液压管的数学模型 | 第39-43页 |
2.4.2 分布参数模型的简化 | 第43-45页 |
2.4.3 脐带液压管的综合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水下采油树阀控电液系统关键元件研究 | 第48-63页 |
3.1 电液换向阀研制与试验 | 第48-58页 |
3.1.1 初样机研制与试验 | 第49-52页 |
3.1.2 定样机的研制 | 第52-56页 |
3.1.3 电液换向阀关键零件-主阀芯的工作原理 | 第56-57页 |
3.1.4 SCM电液换向阀组的研制 | 第57-58页 |
3.2 失效安全执行器研制 | 第58-61页 |
3.2.1 失效安全执行器的负载分析 | 第58-60页 |
3.2.2 失效安全执行器的设计计算 | 第60-6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水下采油树阀控系统高压舱物理模拟方法研究 | 第63-87页 |
4.1 长液压油管等效模拟分析 | 第63-70页 |
4.1.1 集中参数等效方法研究 | 第63-65页 |
4.1.2 液容等效理论研究 | 第65-66页 |
4.1.3 液感等效理论研究 | 第66-67页 |
4.1.4 液阻等效理论研究 | 第67-70页 |
4.2 高压舱试验外置液压油源的研制与分析 | 第70-76页 |
4.2.1 系统原理及元件功能 | 第70-71页 |
4.2.2 泵站液压元件的选择与计算 | 第71-76页 |
4.3 高压舱物理模拟试验舱外监测SEM通信系统 | 第76-86页 |
4.3.1 通信系统原理图 | 第76-78页 |
4.3.2 通信协议的制定 | 第78-80页 |
4.3.3 上位机软件开发 | 第80-82页 |
4.3.4 下位机硬件与软件开发 | 第82-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水下采油树阀控电液系统物理模拟计算机仿真以及高压舱试验分析 | 第87-99页 |
5.1 水下采油树阀控电液系统物理模拟计算机仿真 | 第87-92页 |
5.1.1 系统充压操作仿真分析 | 第89页 |
5.1.2 执行器启闭操作仿真分析 | 第89-91页 |
5.1.3 系统泄压操作仿真分析 | 第91-92页 |
5.2 水下采油树阀控电液系统高压舱物理仿真试验研究 | 第92-97页 |
5.2.1 系统充压操作物理仿真分析 | 第94-96页 |
5.2.2 执行器启闭操作物理仿真分析 | 第96-97页 |
5.2.3 系统泄压操作物理仿真分析 | 第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9页 |
6.2 研究内容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