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灶燃烧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燃烧室设计方法研究 | 第10-13页 |
1.2.2 柴油机燃烧技术研究 | 第13-14页 |
1.2.3 燃烧室形状结构研究 | 第14-16页 |
1.2.4 热流固耦合问题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燃烧室优化设计理论 | 第20-27页 |
2.1 燃烧室优化设计指标 | 第20-21页 |
2.2 燃烧室气流组织理论 | 第21-22页 |
2.3 燃烧室传热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2.4 热流固耦合计算理论 | 第23-26页 |
2.4.1 多场耦问题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2.4.2 热流固耦合求解方法 | 第25-26页 |
2.4.3 热流固耦合边界传热 | 第26页 |
2.4.4 热流固耦合壁面处理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燃烧室冷态模化实验研究 | 第27-41页 |
3.1 燃烧模化理论概述 | 第27-29页 |
3.1.1 模化法则与方法 | 第27-28页 |
3.1.2 燃烧模型和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3.2 燃烧室冷态模化设计 | 第29-33页 |
3.2.1 燃烧室临界雷诺数测量 | 第29-31页 |
3.2.2 燃烧室实际烟气量确定 | 第31页 |
3.2.3 燃烧室燃烧温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4 烟气流速和雷诺数确定 | 第32-33页 |
3.3 燃烧室冷态实验研究 | 第33-40页 |
3.3.1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33-35页 |
3.3.2 速度分布规律 | 第35-37页 |
3.3.3 流场不均匀性分析 | 第37-39页 |
3.3.4 流场紊流度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燃烧室结构优化设计 | 第41-47页 |
4.1 优化目标 | 第41页 |
4.2 优化理论 | 第41-42页 |
4.3 结构优化设计 | 第42-45页 |
4.3.1 结构设计说明 | 第42-43页 |
4.3.2 结构尺寸分析 | 第43-44页 |
4.3.3 确定基本结构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热-流-固耦合数值计算设计 | 第47-55页 |
5.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第47-48页 |
5.2 确定计算模型 | 第48-51页 |
5.2.1 湍流模型选择 | 第48-49页 |
5.2.2 离散相射流源设定 | 第49-50页 |
5.2.3 燃烧模型选择 | 第50-51页 |
5.2.4 辐射模型选择 | 第51页 |
5.3 固体区域材料的确定 | 第51-52页 |
5.4 边界条件确定 | 第52-53页 |
5.4.1 入口边界 | 第52页 |
5.4.2 出口边界 | 第52页 |
5.4.3 固体、流体区域边界 | 第52-53页 |
5.4.4 外壳外表面边界条件 | 第5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热-流-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75页 |
6.1 燃烧室内流场分析 | 第55-62页 |
6.1.1 湍流模型对比验证 | 第55-57页 |
6.1.2 速度场分析 | 第57-61页 |
6.1.3 压力场分析 | 第61-62页 |
6.2 高温烟气辐射换热影响分析 | 第62-65页 |
6.3 燃烧室内燃烧场分析 | 第65-72页 |
6.3.1 燃烧模型对比验证 | 第65页 |
6.3.2 燃烧温度场分析 | 第65-69页 |
6.3.3 燃烧浓度场分析 | 第69-72页 |
6.4 空气层绝热效果分析 | 第72-7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七章 基于能量的多场耦合优化分析 | 第75-81页 |
7.1 配风比对流动损失的影响 | 第76-77页 |
7.2 配风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7.3 配风比对散热损失的影响 | 第78-79页 |
7.4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79-8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8.1 结论 | 第81页 |
8.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