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与转移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研究 | 第14-17页 |
1.2.3 研究综述小结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方案 | 第18-19页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第2章 四川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 第21-32页 |
2.1 四川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 | 第21-27页 |
2.1.1 四川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和基本结构 | 第21-23页 |
2.1.2 四川农村劳动人口就业和收入情况 | 第23-25页 |
2.1.3 四川农村劳动人口受教育情况 | 第25-26页 |
2.1.4 四川农村劳动人口特点 | 第26-27页 |
2.2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 | 第27-32页 |
2.2.1 农村人口基数大导致农业劳动力绝对量大 | 第27-28页 |
2.2.2 农业机械化解放劳动力 | 第28-32页 |
第3章 四川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量 | 第32-43页 |
3.1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32-34页 |
3.2 农业部门生产函数数据准备 | 第34-38页 |
3.3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 | 第38-39页 |
3.4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第4章 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 | 第43-56页 |
4.1 影响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 第43-48页 |
4.2 模型的选择和拟合结果 | 第48-53页 |
4.3 转移模型分析 | 第53-54页 |
4.4 转移模型结论 | 第54-56页 |
第5章 四川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及建议 | 第56-66页 |
5.1 城市方面 | 第56-61页 |
5.1.1 流动性强——做好管理工作 | 第56页 |
5.1.2 人均抚养比上升——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 第56-58页 |
5.1.3 做好户籍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管理工作 | 第58-59页 |
5.1.4 优化城市就业环境,规范就业市场 | 第59-61页 |
5.2 农村方面 | 第61-66页 |
5.2.1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 第61-63页 |
5.2.2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第63-64页 |
5.2.3 提升农村劳动力教育水平 | 第64页 |
5.2.4 完善对留守农村家庭的保障和管理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