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前言 | 第9-13页 |
| 操作性定义和理论架构 | 第13-16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27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3 研究工具 | 第17-19页 |
| 4 干预方案 | 第19-21页 |
| 5 实验细则 | 第21-25页 |
| 6 质量控制 | 第25-26页 |
| 7 伦理考虑 | 第26页 |
| 8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 结果 | 第27-35页 |
| 1 干预前调查足月待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 2 干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9-31页 |
| 3 干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 | 第31-32页 |
| 4 干预前两组初产妇基线评价结果比较 | 第32页 |
| 5 信息支持伴行为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知识的影响 | 第32-34页 |
| 6 信息支持伴行为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48页 |
| 1 足月待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35-40页 |
| 2 类实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40-41页 |
| 3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随着时间的变化 | 第41-42页 |
| 4 信息支持伴行为干预能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 第42-45页 |
| 5 信息支持伴行为干预能提高母乳喂养知识 | 第45页 |
| 6 信息支持伴行为干预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 第45-46页 |
| 7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母乳喂养状况的关系 | 第46页 |
| 8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综述 | 第5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 | 第64-71页 |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