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2-21页 |
| 一、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三)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三、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 (一)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三)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社区自治及业主委员会概述 | 第21-26页 |
| 一、 社区自治与业主委员会内涵 | 第21-23页 |
| (一) 社区自治含义 | 第21页 |
| (二) 业主委员会产生背景、含义及发展情况 | 第21-23页 |
| (三) 我国社区自治与业主委员会关系 | 第23页 |
| 二、 社区自治及业主委员会发展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 (一) 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 (二) 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页 |
| (三)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潍坊市社区自治中业主委员会的发展概况、存在困境 | 第26-40页 |
| 一、 潍坊市社区自治中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 第26页 |
| 二、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 (一)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组建情况 | 第26-27页 |
| (二)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相关制度 | 第27-28页 |
| (三)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成立程序 | 第28-29页 |
| (四)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成员结构 | 第29页 |
| (五)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的特色经验 | 第29-31页 |
| (六) 潍坊市业主委员会发展成效 | 第31-32页 |
| 三、 潍坊市社区自治中业主委员会存在的困境 | 第32-40页 |
| (一) 业主委员会组建情况的困境 | 第33-34页 |
| (二) 业主委员会选举的困境 | 第34-36页 |
| (三) 业主委员会运行的困境 | 第36-40页 |
| 第三章 潍坊市社区自治中业主委员会存在困境的原因探析 | 第40-47页 |
| 一、 制度的强制性变迁 | 第40-41页 |
| 二、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1页 |
| 三、 主体定位不明确 | 第41-42页 |
| 四、 业主自治意识较为薄弱,公民社会尚未形成 | 第42-43页 |
| 五、 管理体制不顺 | 第43-47页 |
| (一)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矛盾 | 第44-45页 |
| (二) 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的职责冲突 | 第45页 |
| (三)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晰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社区自治中业主委员会发展对策建议 | 第47-57页 |
| 一、 健全业主委员会相关制度规定 | 第47-48页 |
| (一) 完善各级物业管理法规条例 | 第47页 |
| (二) 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 第47-48页 |
| 二、 完善业主委员会主体资格,发挥主体功能 | 第48-49页 |
| 三、 物业服务企业改善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 第49-50页 |
| 四、 大力培育业主自治意识、参与精神,构建公民社会 | 第50-53页 |
| (一) 强化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 第51页 |
| (二) 强化业主归属感 | 第51-52页 |
| (三) 强化相互信任 | 第52-53页 |
| (四) 提升业主素质品质 | 第53页 |
| 五、 政府应明确角色定位,实现职能转变 | 第53-56页 |
| (一) 改变传统单向思维习惯 | 第54页 |
| (二) 提升公务人员的素质修养 | 第54-56页 |
| 六、 积极培养精英人才,提升业主委员会专业化程度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一 | 第61-65页 |
| 附录二 | 第65-67页 |
| 附录三 | 第67-70页 |
| 附录四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