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概述第16-25页
    2.1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含义和特征第16-19页
        2.1.1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含义第16-17页
        2.1.2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的特征第17-19页
    2.2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及主要内容第19-23页
        2.2.1 思想政治工作与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第19页
        2.2.2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第19-20页
        2.2.3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第20-23页
    2.3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与意义第23-25页
        2.3.1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第23页
        2.3.2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第23-25页
第3章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5-31页
    3.1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5-28页
        3.1.1 院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第25-26页
        3.1.2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传统单一第26页
        3.1.3 青年教师重业务能力轻政治理论学习第26-27页
        3.1.4 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突出第27-28页
    3.2 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之成因分析第28-31页
        3.2.1 面临社会和网络等多重因素的负面影响第28页
        3.2.2 院校和相关部门缺乏正确认识第28-30页
        3.2.3 青年教师深受个人经历局限第30-31页
第4章 开展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第31-42页
    4.1 机制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动力第31-34页
        4.1.1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尊重青年教师的民主参与意识第31页
        4.1.2 合理利用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全面发展第31-32页
        4.1.3 实施生活保障机制,关心青年教师日常生活第32-33页
        4.1.4 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关注青年教师内心所想第33页
        4.1.5 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提升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第33-34页
    4.2 阵地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第34-36页
        4.2.1 网络信息平台——沟通的新媒介第34页
        4.2.2 学习活动室——传统学习方式的阵地第34-35页
        4.2.3 心理咨询室——缓解心理压力的阵地第35页
        4.2.4 岗前培训班—青年教师了解学校的窗口第35-36页
    4.3 方式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第36-38页
        4.3.1 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提升工作水平第36页
        4.3.2 与职业发展相结合,规划好个人发展第36-37页
        4.3.3 与党务工作相结合,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第37-38页
        4.3.4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动手能力的培养第38页
    4.4 活动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第38-40页
        4.4.1 结合青年教师兴趣爱好,组建特色团体组织第38-39页
        4.4.2 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搭建教师成长平台第39页
        4.4.3 充分利用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第39-40页
    4.5 队伍建设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力量第40-42页
        4.5.1 加强校系党政队伍建设第40页
        4.5.2 强化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第40-41页
        4.5.3 深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研究队伍建设第41-42页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公众移动网络的行业应用智能终端开发与产业化
下一篇:现代公共图书馆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