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液压凿岩机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1.1 国外液压凿岩机技术概况与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1.2 国内液压凿岩机技术概况与发展重点 | 第15-16页 |
1.2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工作特点及研究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1.2.1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工作特点 | 第16-17页 |
1.2.2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数学模型 | 第17-19页 |
1.3 冲击机构相关技术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1 换向阀的研究 | 第19页 |
1.3.2 防空打装置和钎尾反弹缓冲装置研究 | 第19-20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液压凿岩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2-43页 |
2.1 液压凿岩机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 液压凿岩机的基本结构 | 第23-25页 |
2.2.1 冲击机构 | 第24-25页 |
2.3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工作原理 | 第25-33页 |
2.3.1 双控式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工作原理 | 第25-28页 |
2.3.2 行程反馈式双控液压凿岩机及其多档位原理 | 第28-30页 |
2.3.3 后控式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工作原理 | 第30-33页 |
2.4 缓冲机构 | 第33-42页 |
2.4.1 缓冲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35-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43-74页 |
3.1 建立冲击机构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43-56页 |
3.1.1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部分参数分布 | 第43-45页 |
3.1.2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运动状态分析 | 第45-54页 |
3.1.3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 | 第54-56页 |
3.2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运动仿真分析 | 第56-59页 |
3.2.1 Simulink仿真软件简介 | 第56页 |
3.2.2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的仿真模型 | 第56-59页 |
3.3 仿真结果与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3.3.1 仿真的内容及其结果 | 第59-63页 |
3.4 液压凿岩机冲击机构内部参数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第63-73页 |
3.4.1 活塞结构参数对冲击性能的影响与分析 | 第63-66页 |
3.4.2 冲击性能的综合因素分析 | 第66-7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液压凿岩机冲击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设计 | 第74-88页 |
4.1 冲击能测试方法及设计方案 | 第75-82页 |
4.1.1 现有冲击能测试方法及优缺点 | 第75-78页 |
4.1.2 受冲式液压凿岩机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及实验台设计方案 | 第78-80页 |
4.1.3 受冲式液压凿岩机冲击性能测试原理 | 第80-82页 |
4.2 检测系统的总体规划 | 第82页 |
4.3 模拟测试系统设计 | 第82-86页 |
4.3.1 模拟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 | 第82-83页 |
4.3.2 模拟测试实验台架设计 | 第83-84页 |
4.3.3 激振装置的选型 | 第84页 |
4.3.4 液压缸的确定 | 第84-85页 |
4.3.5 压力传感器选型 | 第85-86页 |
4.4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86-8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五章 液压凿岩机冲击性能模拟测试实验 | 第88-97页 |
5.1 实验内容 | 第88-89页 |
5.2 检测系统的标定与实验过程 | 第89-90页 |
5.2.1 检测系统的标定方法 | 第89-90页 |
5.2.2 检测系统的操作步骤 | 第90页 |
5.3 实验数据采集及其处理 | 第90-96页 |
5.3.1 实验数据采集 | 第90页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0-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