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S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橡胶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废旧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 第20-43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20页 |
2.2 试件设计 | 第20-26页 |
2.2.1 试验原材料 | 第20-21页 |
2.2.2 试验配合比 | 第21-22页 |
2.2.3 试件设计 | 第22-24页 |
2.2.4 试件制作与养护 | 第24-26页 |
2.3 试验概况 | 第26-30页 |
2.3.1 加载装置 | 第26页 |
2.3.2 加载前准备工作 | 第26-27页 |
2.3.3 测试内容 | 第27-30页 |
2.3.4 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30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2.4.1 实验现象 | 第30-34页 |
2.4.2 应变分析 | 第34-37页 |
2.4.3 平截面假定适用性 | 第37-39页 |
2.4.4 侧向变形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废旧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柱正截面承载力研究 | 第43-60页 |
3.1 混凝土立方体试块试验结果 | 第43-45页 |
3.1.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 第43-44页 |
3.1.2 立方体抗压强度 | 第44-45页 |
3.2 混凝土圆柱体试块试验结果 | 第45-47页 |
3.2.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 第45-46页 |
3.2.2 轴心抗压强度 | 第46-47页 |
3.3 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3.4 混凝土短柱承载力分析 | 第48-51页 |
3.4.1 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承载力影响 | 第48-49页 |
3.4.2 不同偏心距对承载力影响 | 第49-50页 |
3.4.3 不同废旧橡胶钢纤维掺量对承载力影响 | 第50-51页 |
3.5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 | 第51-53页 |
3.5.1 轴心受压柱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 | 第51页 |
3.5.2 偏心受压柱的受力性能及破坏形态 | 第51-53页 |
3.6 现行国家规范的混凝土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53-59页 |
3.6.1 规范计算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53-54页 |
3.6.2 混凝土受压柱承载力的计算 | 第54-57页 |
3.6.3 按现行规范计算方法的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比较 | 第57-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废旧钢纤维橡胶再生混凝土短柱有限元分析 | 第60-76页 |
4.1 概述 | 第60-61页 |
4.2 钢筋混凝土短柱有限元模型 | 第61-62页 |
4.3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62-63页 |
4.3.1 ABAQUS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第62-63页 |
4.3.2 钢筋的本构模型 | 第63页 |
4.4 试件有限元模型简介 | 第63-65页 |
4.4.1 模型尺寸 | 第63-64页 |
4.4.2 单元选择 | 第64页 |
4.4.3 模型接触处理 | 第64页 |
4.4.4 模型边界条件处理 | 第64-65页 |
4.5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5-74页 |
4.5.1 短柱的Mises应力分布情况 | 第65-70页 |
4.5.2 侧向变形分析 | 第70-72页 |
4.5.3 混凝士应变分析 | 第72-74页 |
4.6 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7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