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ATP-Lon蛋白酶在稻瘟菌和疏绵状菌中的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前言第16-34页
    1.1 稻瘟菌及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研究综述第16-27页
        1.1.1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概述第16-18页
        1.1.2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概述第18-22页
        1.1.3 稻瘟菌(M.oryzae)及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lanuginosus)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第22-27页
    1.2 ATP依赖型Lon蛋白酶的功能研究概述第27-31页
        1.2.1 原核生物Lon蛋白酶的功能研究第27-29页
        1.2.2 真核生物线粒体Lon蛋白酶的功能研究第29-30页
        1.2.3 真核生物过氧化物酶体Lon蛋白酶的功能研究第30-31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1-34页
第2章 稻瘟菌ATP-Lon蛋白酶(MAP2)功能研究第34-68页
    2.1 实验材料第34-42页
        2.1.1 供试菌株第34-35页
        2.1.2 主要仪器设备第35页
        2.1.3 主要试剂第35-36页
        2.1.4 载体与引物第36-37页
        2.1.5 试验所用培养基第37-40页
        2.1.6 试验所用储备液及配制方法第40-42页
    2.2 研究方法第42-57页
        2.2.1 稻瘟菌MAP2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2页
        2.2.2 稻瘟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2-44页
        2.2.3 稻瘟菌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生成1 st-Strand cDNA第44-46页
        2.2.4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第46-47页
        2.2.5 质粒DNA的酶切与连接第47-49页
        2.2.6 大肠杆菌DH5α热激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49-50页
        2.2.7 根癌土壤农杆菌AGL-1热激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50-51页
        2.2.8 MAP2敲除载体的构建第51-52页
        2.2.9 稻瘟菌的遗传转化第52-54页
        2.2.10 稻瘟菌突变体的检测与确认第54-55页
        2.2.11 菌株营养生长与菌落形态观察第55页
        2.2.12 菌株产孢量的测定第55页
        2.2.13 菌株附着胞形成观察第55-56页
        2.2.14 MAP2基因与稻瘟病菌H202的逆境应答第56页
        2.2.15 MAP2基因与稻瘟病菌细胞壁完整性和渗透逆境应答第56页
        2.2.16 ΔMAP2突变体的致病性分析 41第56页
        2.2.17 洋葱表皮细胞侵染观察第56-5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57-66页
        2.3.1 稻瘟菌MAP2基因的获得及序列比对第57-58页
        2.3.2 稻瘟菌MAP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第58-59页
        2.3.3 稻瘟菌MAP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第59-60页
        2.3.4 稻瘟菌MAP2敲除载体的构建与验证第60-61页
        2.3.5 MAP2敲除突变体的检测及获得第61-62页
        2.3.6 MAP2基因的缺失不影响稻瘟菌营养生长第62-63页
        2.3.7 MAP2基因的缺失不影响稻瘟菌生殖生长和附着胞的形成第63-64页
        2.3.8 MAP2基因不参与稻瘟菌的逆境应答第64-65页
        2.3.9 MAP2基因与稻瘟菌的致病性无关第65-66页
    2.4 讨论第66-68页
第3章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和Plon基因的获得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8-82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3.1.1 材料第68-69页
        3.1.2 方法第6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69-80页
        3.2.1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lon基因的获得及序列比对第69-71页
        3.2.2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lo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保守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第71-72页
        3.2.3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lon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第72页
        3.2.4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1o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与分析第72-73页
        3.2.5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及Plon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的预测与分析第73-74页
        3.2.6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及Plon蛋白质跨膜结构域的预测与分析第74-75页
        3.2.7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及Plon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与分析第75页
        3.2.8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及Plon蛋白质卷曲螺旋结构的预测与分析第75-78页
        3.2.9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及Plon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预测与分析第78-80页
    3.3 讨论第80-82页
第4章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中Mlon和Plon基因的敲除、互补及Mlon和Plo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第82-108页
    4.1 实验材料第83-86页
        4.1.1 供试菌株第83页
        4.1.2 主要仪器设备第83页
        4.1.3 主要试剂第83页
        4.1.4 载体与引物第83-85页
        4.1.5 试验所用培养基第85-86页
        4.1.6 试验所用储备液及配制方法第86页
    4.2 研究方法第86-98页
        4.2.1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86页
        4.2.2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RNA的提取与反转录生成1 st-Strand c DNA第86-87页
        4.2.3 细菌质粒DNA的提取第87页
        4.2.4 质粒DNA的酶切与连接第87页
        4.2.5 大肠杆菌DH5a热激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87页
        4.2.6 土壤农杆菌AGL-1热激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87页
        4.2.7 Mlon和Plon敲除载体、互补载体/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第87-91页
        4.2.8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Mlon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第91-92页
        4.2.9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Plon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第92页
        4.2.10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遗传转化第92-97页
        4.2.11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突变体的检测与确认第97-9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98-106页
        4.3.1 Mlon基因敲除载体及互补/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与验证第98-100页
        4.3.2 Plon基因敲除载体及互补/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与验证第100-102页
        4.3.3 Mlon和Plon敲除突变体的检测及获得第102-105页
        4.3.4 Mlon和Plon互补/亚细胞定位菌株的获得第105-106页
    4.4 讨论第106-108页
第5章 Mlon和Plon基因在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生长发育及逆境自我保护中的功能分析第108-134页
    5.1 实验材料第108-109页
        5.1.1 供试菌株第108页
        5.1.2 主要仪器设备第108页
        5.1.3 主要试剂第108-109页
        5.1.4 引物第109页
        5.1.5 试验所用培养基第109页
        5.1.6 试验所用储备液及配制方法第109页
    5.2 研究方法第109-115页
        5.2.1 菌株营养生长与菌落形态观察第109-110页
        5.2.2 菌株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菌落形态观察第110页
        5.2.3 菌株菌丝干重的测定第110页
        5.2.4 菌株产孢量的测定第110-111页
        5.2.5 菌株孢子萌发数的测定第111页
        5.2.6 Mlon、Plon基因在不同培养时间下的表达变化第111-112页
        5.2.7 Mlon、Plon基因在不同培养温度下的表达变化第112页
        5.2.8 菌株H_2O_2敏感性测定第112-113页
        5.2.9 菌株DAB染色第113页
        5.2.10 菌株中H_2O_2含量测定第113-115页
        5.2.11 菌株细胞壁完整的研究第115页
        5.2.12 菌株对渗透胁迫的研究第11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115-128页
        5.3.1 Plon的缺失影响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营养生长第115-117页
        5.3.2 Mlon、Plon基因不是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维持其嗜热生长所必须的第117-119页
        5.3.3 Mlon的缺失影响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生殖生长第119-120页
        5.3.4 低温促进Mlon和Plon基因的表达第120-121页
        5.3.5 培养时间对Mlon和Plon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1-123页
        5.3.6 Plon的缺失影响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活力第123-124页
        5.3.7 ΔMlon、ΔPlon对H_2O_2的敏感性增强第124-126页
        5.3.8 Mlon、Plon的缺失影响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细胞壁完整性第126-127页
        5.3.9 Mlon、Plon的缺失不影响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渗透压敏感性第127-128页
    5.4 讨论第128-134页
第6章 全文研究结论第134-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酞氰分子吸附体系中近藤效应的研究
下一篇:各向异性拓扑结构和刚度细胞培养基底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