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过渡金属酞氰分子吸附体系中近藤效应的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4-15页
第一章 近藤效应第15-55页
    1.1 近藤效应的起源第15-17页
    1.2 近藤效应的理论第17-29页
        1.2.1 概述第17-19页
        1.2.2 s-d交换模型第19-20页
        1.2.3 安德森杂质模型第20-24页
        1.2.4 安德森杂质模型的谱结构特征第24-25页
        1.2.5 普适性和电阻极小第25-26页
        1.2.6 安德森杂质模型讨论第26-29页
        1.2.7 求解Kondo效应的理论方法第29页
    1.3 近藤效应的研究进展第29-55页
        1.3.1 原子吸附体系的Kondo效应第29-32页
        1.3.2 分子吸附体系中的Kondo效应第32-37页
        1.3.3 量子点中的Kondo效应第37-40页
        1.3.4 重费米子体系和Kondo晶格第40-46页
        1.3.5 在外场作用下的Kondo效应第46-49页
        1.3.6 自旋Kondo效应和轨道Kondo效应第49-51页
        1.3.7 Kondo效应的费米液体特征和普适标度关系第51-52页
        1.3.8 Kondo共振的线型第52-55页
第二章 DFT+HEOM方法求解量子杂质体系中的Kondo效应第55-93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第55-71页
        2.1.1 作为基本变量的波函数和电子密度第55-57页
        2.1.2 Hohenberg-Kohn定理第57-58页
        2.1.3 Kohn-Sham方程第58-59页
        2.1.4 交换关联泛函的Jacob梯子第59-68页
        2.1.5 DFT+U方法求解强关联体系第68-70页
        2.1.6 密度泛函理论的问题和挑战第70-71页
    2.2 基于耗散理论的量子输运动力学第71-77页
        2.2.1 耗散系统的哈密顿量及一般描述第72-74页
        2.2.2 路径积分中的影响泛函第74-76页
        2.2.3 级联耦合方程组的建立第76-77页
    2.3 DFT+HEOM方法求解量子杂质体系第77-93页
        2.3.1 量子磁性杂质模型第77-81页
        2.3.2 HEOM方法计算可观测物理量第81-82页
        2.3.3 HEOM方法计算Kondo问题实例第82-93页
第三章 过渡金属酞氰分子吸附体系中Kondo效应的研究第93-123页
    3.1 d-CoPc/Au(111)吸附体系的Kondo效应第93-101页
        3.1.1 计算细节第94页
        3.1.2 CoPc/Au(111)吸附体系的基态几何和电子结构第94-98页
        3.1.3 HEOM求解d-CoPc/Au(111)吸附体系的Kondo效应第98-101页
    3.2 FePc/Au(111)吸附体系的Kondo效应第101-112页
        3.2.1 计算细节第102-103页
        3.2.2 FePc/Au(111)吸附体系的基态几何和电子结构第103-106页
        3.2.3 HEOM求解FePc/Au(111)吸附体系的Kondo效应第106-112页
    3.3 CoPc/Pb(111)吸附体系的Kondo效应和自旋激发谱第112-123页
        3.3.1 计算细节第113-114页
        3.3.2 单层CoPc分子在Pb(111)表面第114-115页
        3.3.3 双层COPc分子在Pb(111)表面第115-119页
        3.3.4 三层CoPc分子在Pb(111)表面第119-123页
第四章 总结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tepping into Renewable Energy Materials: Developing State-of-art Nanocatalysts for Fuel Cells
下一篇:ATP-Lon蛋白酶在稻瘟菌和疏绵状菌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