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和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1.2 课题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1.2 重型卡车前下部防护装置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法规简介 | 第10-12页 |
1.2.2 国内重型卡车市场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国外重型卡车市场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基本结构与安装空间分析 | 第14-21页 |
2.1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功用及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2.1.1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功用 | 第14页 |
2.1.2 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基本结构 | 第14-15页 |
2.2 欧曼重型卡车前部安装空间分析 | 第15-19页 |
2.2.1 欧曼重型卡车平台划分 | 第15-16页 |
2.2.2 欧曼重型卡车各平台车型前部空间分析 | 第16-17页 |
2.2.3 前下部防护装置设计边界及数量确认 | 第17-19页 |
2.3 前下部防护装置工程需求与结构简化 | 第19-21页 |
第3章 前下部防护装置结构设计 | 第21-49页 |
3.1 前下部防护装置主要部件结构选型 | 第21-23页 |
3.1.1 防撞梁的结构选型 | 第21-22页 |
3.1.2 支撑臂的结构选型 | 第22-23页 |
3.1.3 连接板的结构选型 | 第23页 |
3.2 设计软件介绍 | 第23页 |
3.3 GTL平台前下部防护装置主要部件结构设计 | 第23-47页 |
3.3.1 前下部防护装置安装要求边界确认 | 第23-29页 |
3.3.2 防撞梁结构设计 | 第29-33页 |
3.3.3 连接板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3.3.4 支撑臂设计 | 第34-44页 |
3.3.5 GTL前下部防护装置汇总 | 第44-47页 |
3.4 ETX平台前下部防护装置主要部件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第4章 前下部防护装置有限元分析及改进 | 第49-67页 |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第49-50页 |
4.2 前下部防护装置有限元建模 | 第50-55页 |
4.2.1 单元类型选择 | 第50页 |
4.2.2 几何特征简化方法 | 第50-53页 |
4.2.3 连接方法建模 | 第53-54页 |
4.2.4 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4.3 前下部防护装置有限元计算 | 第55-61页 |
4.3.1 模型说明 | 第55-56页 |
4.3.2 约束及载荷施加 | 第56-58页 |
4.3.3 求解计算 | 第58-61页 |
4.3.4 分析结果 | 第61页 |
4.4 其它前下部防护装置的分析计算和改进 | 第61-67页 |
4.4.1 分析结果汇总 | 第62页 |
4.4.2 GTL-Ⅲ、Ⅳ型前下部防护装置改进设计 | 第62-65页 |
4.4.3 ETX-Ⅱ型前下部防护装置改进设计 | 第65-67页 |
第5章 前下部防护装置试验验证及改进 | 第67-72页 |
5.1 试验方法介绍 | 第67-69页 |
5.1.1 试验样件准备 | 第67-69页 |
5.1.2 具体试验方法 | 第69页 |
5.1.3 检测设备 | 第69页 |
5.2 试验结果 | 第69-70页 |
5.3 试验问题 | 第70-72页 |
5.3.1 GTL-Ⅰ型前下部防护装置试验问题 | 第70页 |
5.3.2 ETX-Ⅱ型前下部防护装置试验问题 | 第70-7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2-7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2-75页 |
6.2 需进一步安排的工作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