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刚地弓形虫4种能量代谢相关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小鼠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5-33页
    第一章 弓形虫及弓形虫病第15-23页
        1 弓形虫分类与生活史第15-16页
        2 弓形虫病第16-17页
        3 防治措施第17-20页
            3.1 化学药物治疗第17页
            3.2 疫苗第17-20页
        参考文献第20-23页
    第二章 弓形虫病期间的免疫反应第23-33页
        1 入侵过程和细胞内的生态位第23页
        2 对弓形虫的先天免疫应答第23-24页
        3 对弓形虫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第24-27页
            3.1 CD4~+T细胞的反应:启动和控制感染的机制第25-26页
            3.2 体液免疫是抵抗弓形虫病必不可少的第26页
            3.3 CD8~+T细胞反应启动并控制寄生虫感染第26-27页
        4 控制弓形虫感染效应机制第27-30页
            4.1 一氧化氮抑制弓形虫复制第27-28页
            4.2 IFN-γ通过P47 GTP酶介导的保护第28页
            4.3 色氨酸退化作为防御机制的作用第28-29页
            4.4 TNF家族成员在对弓形虫的免疫中不可缺少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3页
第二篇 试验研究第33-85页
    第三章 TgPGAM1、TgPGAM2、TgCS1和TgMD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33-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42页
            1.1 试验材料第34-36页
            1.2 试验方法第36-42页
        2 结果第42-49页
            2.1 基因的RT-PCR扩增第42-43页
            2.2 质粒pMD19-T-TgPGAM1、pMD19-T-TgPGAM2和pMD19-T-TgCS1的鉴定第43-44页
            2.3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GAM1、pET-32a(+)-PGAM2、pET-32a(+)-CS1和pET-28a(+)-MDH的构建和鉴定第44-45页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45页
            2.5 Western Blot分析第45-49页
        3 讨论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第四章 rTgPGAM1、rTgPGAM2、rTgCS1和rTgMDH与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结合试验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第53-6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1.1 试验材料第53-54页
            1.2 试验方法第54-55页
        2 结果第55-59页
            2.1 rTg PGAM1/rTg PGAM2 / rTgCSl/rTgMDH与Ana-1的结合试验第55-58页
            2.2 细胞增殖试验第58-59页
        3 讨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第五章 rTgPGAM1、rTgPGAM2、rTgCS1和rTgMDH对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吞噬、凋亡的影响第63-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1.1 试验材料第64页
            1.2 试验方法第64-65页
        2 结果第65-71页
            2.1 重组蛋白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第65-66页
            2.2 重组蛋白对Ana-1细胞凋亡的影响第66-71页
        3 讨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第六章 rTgPGAM1、rTgPGAM2、rTgCS1和rTgMDH对小鼠巨噬细胞Ana-1细胞因子表达及NO分泌的影响第75-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页
            1.1 试验材料第76页
            1.2 试验方法第76页
        2 结果第76-80页
            2.1 对抗炎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分泌的影响第76-78页
            2.2 对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分泌的影响第78-79页
            2.3 对NO产生的影响第79-80页
        3 讨论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5页
全文总结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淇河鲫GPx1和GPx4基因的克隆及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响应
下一篇:蛋鸭不同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及限饲对开产日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