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8-11页 |
1.2.1 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 第8-9页 |
1.2.2 温度及温度应力场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冷却水管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4 数值分析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11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 | 第11-1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 第13-21页 |
2.1 配合比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第13-14页 |
2.2 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与选用 | 第14-17页 |
2.2.1 水泥 | 第14-15页 |
2.2.2 粉煤灰 | 第15-16页 |
2.2.3 骨料的选用 | 第16页 |
2.2.4 外加剂的选用 | 第16-17页 |
2.3 混凝土配合比优选 | 第17-19页 |
2.3.1 配合比设计 | 第17页 |
2.3.2 混凝土条件温升试验 | 第17-19页 |
2.3.3 配合比优化结果 | 第1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技术研究 | 第21-25页 |
3.1 浇筑及振捣控制措施 | 第21-22页 |
3.1.1 浇筑方案需考虑的因素 | 第21页 |
3.1.2 浇筑方法分析 | 第21页 |
3.1.3 振捣控制措施 | 第21-22页 |
3.2 温度预控措施 | 第22页 |
3.3 冷却管的布置及温度监测方法 | 第22-23页 |
3.4 养护技术控制 | 第23-24页 |
3.4.1 养护工艺要求 | 第23-24页 |
3.4.2 混凝土保温材料厚度计算 | 第24页 |
3.4.3 混凝土降温阶段的温控监测 | 第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及应力场计算的理论基础 | 第25-34页 |
4.1 有限单元法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 第25页 |
4.1.1 求解混凝土温度场的方法介绍 | 第25页 |
4.1.2 有限单元法分析的优点 | 第25页 |
4.2 混凝土基本热力学性能 | 第25-28页 |
4.2.1 热传导微分方程 | 第25-26页 |
4.2.2 边界与初始条件 | 第26-28页 |
4.3 温度场和应力的有限单元法计算原理 | 第28-32页 |
4.3.1 瞬态稳定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 第28-29页 |
4.3.2 温度应力的有限单元法 | 第29-31页 |
4.3.3 温度应力与应变 | 第31-32页 |
4.4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第32页 |
4.5 ANSYS在温度场分析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连江口大桥水中承台施工期温度及应力场分析 | 第34-96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34页 |
5.2 参数确定 | 第34-37页 |
5.2.1 一般参数 | 第34-35页 |
5.2.2 弹性模量 | 第35-36页 |
5.2.3 徐变 | 第36页 |
5.2.4 水化热 | 第36-37页 |
5.2.5 其他假设 | 第37页 |
5.3 有限元模型 | 第37-40页 |
5.3.1 分析模型 | 第37-39页 |
5.3.2 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5.4 冷却水管冷却降温模拟 | 第40-41页 |
5.5 温度场与应力场计算结果 | 第41-90页 |
5.5.1 方案一模拟计算成果 | 第41-45页 |
5.5.2 方案二模拟计算成果 | 第45-50页 |
5.5.3 方案三模拟计算成果 | 第50-54页 |
5.5.4 方案四模拟计算成果 | 第54-59页 |
5.5.5 方案五模拟计算成果 | 第59-63页 |
5.5.6 方案六模拟计算成果 | 第63-68页 |
5.5.7 方案七模拟计算成果 | 第68-72页 |
5.5.8 方案八模拟计算成果 | 第72-77页 |
5.5.9 方案九模拟计算成果 | 第77-81页 |
5.5.10 方案十模拟计算成果 | 第81-86页 |
5.5.11 方案十一模拟计算成果 | 第86-90页 |
5.6 结果分析 | 第90-94页 |
5.6.1 模拟温度场分析 | 第90-93页 |
5.6.2 应力场分析 | 第93-9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冷却水管参数分析及裂缝控制 | 第96-103页 |
6.1 引言 | 第96页 |
6.2 冷却水管的水温 | 第96-98页 |
6.3 冷却水管的管径 | 第98-99页 |
6.4 冷却水管的间距 | 第99-101页 |
6.5 冷却水管的质量流率 | 第101-10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4页 |
7.1 结论 | 第103页 |
7.2 展望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