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4页 |
2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及司法立场 | 第14-22页 |
2.1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特点 | 第14-18页 |
2.1.1 征地拆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背景 | 第14-16页 |
2.1.2 征地拆迁安置房屋具有保障性 | 第16页 |
2.1.3 征地拆迁安置房屋转让时未取得权属证书 | 第16页 |
2.1.4 征地拆迁安置房屋的共有形态 | 第16-17页 |
2.1.5 征地拆迁安置房屋出卖人悔约倾向明显 | 第17-18页 |
2.2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司法立场 | 第18-22页 |
2.2.1 判决合同无效,出卖人的行为构成无权处分 | 第18-19页 |
2.2.2 判决合同无效,合同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 第19页 |
2.2.3 判决合同有效,出卖人的行为构成代理 | 第19-20页 |
2.2.4 判决合同有效,无论出卖行为性质 | 第20-22页 |
3 家庭共有人之一处分征地拆迁安置房屋法律规范的冲突分析 | 第22-27页 |
3.1 我国与共有人处分共有物相关的规范 | 第22-23页 |
3.2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不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 第23-24页 |
3.3 区分共有人私卖共有物中债权和物权行为关系的意义 | 第24-27页 |
4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法律关系分析 | 第27-41页 |
4.1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类型 | 第27-28页 |
4.1.1 家庭共有人代其他共有人出卖房屋 | 第27页 |
4.1.2 家庭共有人冒名出卖房屋 | 第27-28页 |
4.1.3 家庭共有人以户主的名义出卖房屋 | 第28页 |
4.1.4 家庭共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出卖房屋 | 第28页 |
4.2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与夫妻家事代理权 | 第28-30页 |
4.2.1 家事代理权的含义与范围 | 第28-29页 |
4.2.2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不宜认定为夫妻家事代理权 | 第29-30页 |
4.3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与代理的关系 | 第30-32页 |
4.3.1 无权代理与无权处分的区别 | 第30-31页 |
4.3.2 无权代理下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效果 | 第31-32页 |
4.4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与无权处分的关系 | 第32-35页 |
4.4.1 无权处分的概念 | 第32-33页 |
4.4.2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不构成无权处分 | 第33-35页 |
4.5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与代表的关系 | 第35-41页 |
4.5.1 家庭共有主体的特点 | 第35-36页 |
4.5.2 代表的含义与特点 | 第36页 |
4.5.3 家的民事法律地位 | 第36-37页 |
4.5.4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安置房屋买卖合同构成代表 | 第37-39页 |
4.5.5 代表行为的合同效力与物权变动效果 | 第39-41页 |
5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处理构想 | 第41-50页 |
5.1 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衡量 | 第41-44页 |
5.1.1 家庭共有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41-42页 |
5.1.2 家庭共有人与房屋买受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42-43页 |
5.1.3 家庭安定性与交易安全的利益衡量 | 第43-44页 |
5.2 家庭共有人之一签订的征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司法建议 | 第44-50页 |
5.2.1 对基础法律关系的证据认定 | 第44-47页 |
5.2.1.1 单凭一方签字之形式不得认定合同无效 | 第44-45页 |
5.2.1.2 适当参考物权变动的其他公示方式 | 第45-46页 |
5.2.1.3 把握熟人社会的社会信用结构与市场交易秩序 | 第46-47页 |
5.2.2 统一司法标准 | 第47-49页 |
5.2.2.1 切勿滥用物权区分原则 | 第47-48页 |
5.2.2.2 出台统一司法标准,形成权威审判指导意见 | 第48-49页 |
5.2.3 审判立场之建议 | 第49-50页 |
6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