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桉木的利用现状 | 第15-16页 |
1.3 LPF树脂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定向刨花板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1 定向刨花板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4.2 定向刨花板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LPF树脂制备 | 第20-28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1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2 试验设备 | 第2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2.3.1 木质素活化改性 | 第21-22页 |
2.3.2 LPF树脂合成 | 第22-23页 |
2.3.3 LPF树脂理化性能检测方法 | 第23页 |
2.3.4 外观检测 | 第23页 |
2.3.5 密度检测 | 第23页 |
2.3.6 树脂固体含量的计算 | 第23-24页 |
2.3.7 粘度检测 | 第24页 |
2.3.8 pH值检测 | 第24页 |
2.3.9 储存期测试 | 第24页 |
2.4 LPF树脂合成结果 | 第24页 |
2.5 LPF树脂储存期测试 | 第24-25页 |
2.6 LPF树脂理化性能研究 | 第25-27页 |
2.6.1 外观检测结果 | 第25页 |
2.6.2 粘度检测结果 | 第25-26页 |
2.6.3 密度测试检测结果 | 第26页 |
2.6.4 固体含量测试结果 | 第26页 |
2.6.5 pH值测试结果 | 第26-27页 |
2.7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LPF树脂的优化 | 第28-42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试验原料与设备 | 第28-29页 |
3.2.1 试验设备 | 第28页 |
3.2.2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3.3 LPF树脂合成 | 第29页 |
3.4 胶合板的制备 | 第29页 |
3.5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3.5.1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3.5.2 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3.6 蔗渣木质素添加量的优选 | 第30-34页 |
3.6.1 蔗渣木质素添加量单因素试验 | 第30-31页 |
3.6.2 干板胶合强度检测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1页 |
3.6.3 湿板胶合强度检测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1-32页 |
3.6.4 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2-33页 |
3.6.5 蔗渣木质素添加量的选取 | 第33-34页 |
3.7 LPF树脂中甲醛与苯酚摩尔比(F/P)的选取 | 第34-37页 |
3.7.1 试验安排 | 第34页 |
3.7.2 干板胶合强度检测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4-35页 |
3.7.3 湿板胶合强度检测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5页 |
3.7.4 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及方差分析 | 第35-36页 |
3.7.5 摩尔比(F/P)的选取 | 第36-37页 |
3.8 LPF树脂优化验证试验 | 第37页 |
3.9 LPF树脂固化温度 | 第37-38页 |
3.10 LPF树脂在胶合板中的微观结构 | 第38-40页 |
3.10.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 | 第38-39页 |
3.10.2 利用生物荧光显微系统观察胶合板微观结构 | 第39-40页 |
3.11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桉木刨花的润湿性研究 | 第42-50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4.2.2 试验设备 | 第43页 |
4.3 表面润湿的表征方法 | 第43-45页 |
4.3.1 Young方程 | 第43-44页 |
4.3.2 表面自由能计算 | 第44-45页 |
4.4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5 结果和分析 | 第45-49页 |
4.5.1 蔗渣木质素添加量对桉木刨花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4.5.2 LPF树脂温度对桉木刨花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3 桉木刨花表面粗糙度对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4.5.4 刨花含水率对刨花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5 桉木刨花表面自由能的计算及分析 | 第48-49页 |
4.6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桉木OSB制备与优化 | 第50-94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50-51页 |
5.2.1 试验设备 | 第50-51页 |
5.2.2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5.3 OSB制备 | 第51-52页 |
5.3.1 常规工艺制备OSB | 第51页 |
5.3.2 浸渍工艺制备OSB | 第51-52页 |
5.4 试验方法 | 第52-54页 |
5.4.1 单因素法 | 第52页 |
5.4.2 正交试验设计法 | 第52页 |
5.4.3 方差分析 | 第52页 |
5.4.4 OSB检测方法 | 第52-54页 |
5.5 刨花厚度对OSB性能的影响 | 第54-59页 |
5.5.1 刨花厚度对OSB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5.5.2 桉木刨花厚度对OSB煮沸后试验后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55页 |
5.5.3 刨花厚度对OSB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5.5.4 刨花厚度对OSB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5 刨花厚度对OSB密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5.5.6 刨花厚度对24h吸水膨胀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5.5.7 桉木刨花厚度的选择 | 第59页 |
5.6 表芯层比例对OSB板材的性能影响 | 第59-65页 |
5.6.1 芯层比例对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0页 |
5.6.2 芯层比例对湿内结合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5.6.3 芯层比例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5.6.4 芯层比例对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5.6.5 芯层比例对24h吸水膨胀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5.6.6 芯层质量比例对OSB密度的影响 | 第64页 |
5.6.7 OSB芯层比例的选取 | 第64-65页 |
5.7 OSB常规法工艺优化 | 第65-72页 |
5.7.1 因素水平的选取 | 第65-66页 |
5.7.2 正交试验安排 | 第66页 |
5.7.3 试验结果 | 第66-67页 |
5.7.4 各因素对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7页 |
5.7.5 各因素对湿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5.7.6 各因素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8-69页 |
5.7.7 各因素对静曲强度的影响 | 第69-72页 |
5.8 常规工艺OSB优化方案的确定 | 第72-74页 |
5.8.1 影响OSB性能因素主次 | 第72页 |
5.8.2 热压温度的优选 | 第72页 |
5.8.3 热压时间的优选 | 第72页 |
5.8.4 施胶量的优选 | 第72-73页 |
5.8.5 常规工艺优化方案验证试验 | 第73页 |
5.8.6 常规工艺OSB热压曲线 | 第73-74页 |
5.9 OSB浸渍工艺 | 第74-90页 |
5.9.1 LPF树脂固体含量对浸渍工艺制备OSB性能的影响 | 第75-80页 |
5.9.2 浸渍工艺优化实验 | 第80-87页 |
5.9.3 浸渍工艺优化方案 | 第87-88页 |
5.9.4 浸溃工艺优化方案验证试验 | 第88-89页 |
5.9.5 浸渍工艺热压曲线 | 第89-90页 |
5.10 OSB常规工艺与浸渍工艺性能对比 | 第90-92页 |
5.10.1 OSB物理力学性能对比 | 第90页 |
5.10.2 OSB用胶量对比 | 第90页 |
5.10.3 温度传导特性对比 | 第90-92页 |
5.11 小结 | 第92-9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