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社会身份对个人网络表达影响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一、关于网络表达的研究第13页
        二、关于网络表达影响的研究第13-14页
        三、关于现实社会对网络表达影响的研究第14-15页
    第三节 论文的特色创新之处第15-16页
        一、研究视角的独特第15页
        二、研究内容的新颖第15-1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第16-25页
    第一节 个人日常网络表达的研究设计第16-20页
        一、研究对象第16-18页
        二、研究样本第18-19页
        三、研究类目第19-20页
    第二节 突发事件网络表达的研究设计第20-25页
        一、研究对象第20-22页
        二、研究样本第22-24页
        三、研究类目第24-25页
第三章 日常网络表达中的社会身份建构第25-39页
    第一节 社会身份影响个人使用微博的表达方式第25-28页
        一、社会身份影响微博的原创率第25-26页
        二、社会身份影响主观看法表达第26-27页
        三、社会身份影响个人情绪表达第27-28页
    第二节 社会身份影响个人使用微博的行为特征第28-32页
        一、社会身份影响微博的发布量第28-29页
        二、社会身份影响个人发博行为第29-30页
        三、社会身份影响辅助层面呈现第30-32页
    第三节 社会身份影响个人使用微博的议题建构第32-36页
        一、所关注议题的来源大多和职业特征相关第32-33页
        二、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倾向转发本地消息第33-35页
        三、知识专业技术人员消息的传播效果较好第35-36页
    第四节 不同社会身份网民日常网络表达特点第36-39页
        一、知识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具有个性化第36页
        二、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更具主动性第36-37页
        三、草根群体表达更加趋向“浅表化”第37-38页
        四、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更具保守倾向第38-39页
第四章 不同社会身份网民在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表达第39-45页
    第一节 社会身份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表达的参与程度第39-40页
        一、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和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参与度高第39-40页
        二、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和草根群体更加倾向于微博围观第40页
    第二节 社会身份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表达的情绪倾向第40-43页
        一、知识专业技术人员批评质疑类情绪较多第40-43页
        二、草根群体呈现出情绪化和跟随化的特点第43页
    第三节 社会身份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表达的动力机制第43-45页
        一、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把握公开尺度,维护政府形象第43-44页
        二、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和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第44页
        三、草根群体:表达利益诉求,宣泄不满情感第44-45页
第五章 社会身份与网络表达的关系模式及对社会管理的启示第45-52页
    第一节 社会身份与网络表达的关系模式第45-47页
        一、社会身份与网络表达的关系第45-46页
        二、社会身份与网络表达的关系模型解析第46-47页
    第二节 该研究对社会管理的启示作用第47-52页
        一、勇于发挥主导作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第48-49页
        二、加强网络空间监测,培育理性价值判断第49-50页
        三、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参与社会管理第50-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践》杂志历史研究(1978-2015)
下一篇:本土财经期刊的融合发展道路探索--以《财经》杂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