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东北部召30井区盒8段自生高岭石的微观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8页 |
2.1 工区概况 | 第13-14页 |
2.2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4-15页 |
2.3 地层划分 | 第15-18页 |
第3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18-23页 |
3.1 储层岩石类型 | 第18-19页 |
3.2 碎屑颗粒成分特征 | 第19-20页 |
3.3 填隙物特征 | 第20-23页 |
第4章 自生高岭石的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 | 第23-31页 |
4.1 自生高岭石的赋存状态 | 第23-25页 |
4.2 自生高岭石的分布特征 | 第25-30页 |
4.3 自生高岭石的分布与长石含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5章 自生高岭石的形成机制 | 第31-45页 |
5.1 成岩作用与自生高岭石形成的关系 | 第32-41页 |
5.1.1 盒8段储层砂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 第33-41页 |
5.2 物质来源 | 第41-43页 |
5.2.1 酸性流体的来源 | 第41-43页 |
5.3 铝离子来源 | 第43-45页 |
第6章 自生高岭石对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45-53页 |
6.1 储集岩的物性特征 | 第45-51页 |
6.1.1 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 第45-48页 |
6.1.2 孔隙度、渗透率特征 | 第48-50页 |
6.1.3 孔渗相关性 | 第50-51页 |
6.2 自生高岭石和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