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7页 |
1.1 国外种源研究的现状 | 第11页 |
1.2 我国种源试验研究 | 第11-12页 |
1.3 马褂木分类特征和地理分布 | 第12-13页 |
1.4 马褂木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马褂木繁殖技术研究 | 第13页 |
1.4.2 马褂木种源选择研究 | 第13-15页 |
1.4.3 马褂木地理变异研究 | 第15页 |
1.4.4 马褂木种源区划研究 | 第15-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2 试验地概况 | 第17-1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8页 |
2.3.1 造林试验 | 第18页 |
2.3.2 树高、胸径、冠幅、材积等性状的测定 | 第18页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8-22页 |
2.4.1 平均值、标准差的计算 | 第18页 |
2.4.2 材积计算 | 第18页 |
2.4.3 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 | 第18-19页 |
2.4.4 相关分析 | 第19-20页 |
2.4.5 遗传参数的估算 | 第20页 |
2.4.6 主成分分析 | 第20-21页 |
2.4.7 综合选择指数 | 第21页 |
2.4.8 聚类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2-40页 |
3.1 三个试验点马褂木地理种源各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22-28页 |
3.1.1 3年生马褂木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生长变异分析 | 第22-25页 |
3.1.2 3年生马褂木种源径高比、冠径比和冠高比的变异分析 | 第25-28页 |
3.2 三个试验点马褂木种源各性状不同年龄生长的相对变化分析 | 第28-31页 |
3.2.1 树高生长变化分析 | 第28-30页 |
3.2.2 胸径生长变化分析 | 第30-31页 |
3.3 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 第31-32页 |
3.4 马褂木地理种源的地理变异规律 | 第32-36页 |
3.4.1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树高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2页 |
3.4.2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胸径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3.4.3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单株材积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3-34页 |
3.4.4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冠幅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4页 |
3.4.5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径高比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3.4.6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冠径比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5页 |
3.4.7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冠高比与种源地经纬度、降雨量、年均温的相关分析 | 第35-36页 |
3.4.8 不同树龄马褂木树高、胸径、材积、冠幅等性状生长的地理变异规律 | 第36页 |
3.5 三个试验点马褂木地理种源的综合评价 | 第36-40页 |
3.5.1 主成分分析 | 第36-37页 |
3.5.2 综合选择指数 | 第37-39页 |
3.5.3 马褂木地理种源系统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0-44页 |
4.1 结论 | 第40-42页 |
4.1.1 3年生马褂木地理种源生长性状变异 | 第40-41页 |
4.1.2 不同树龄马褂木各性状变异 | 第41页 |
4.1.3 不同树龄马褂木地理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规律 | 第41页 |
4.1.4 种源综合选择 | 第41页 |
4.1.5 聚类分析 | 第41-42页 |
4.2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