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 | 第10-16页 |
绪论 | 第16-21页 |
第一章 EGFR在小鼠骨关节炎模型中的作用 | 第21-45页 |
1.1 引言 | 第21-22页 |
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2-27页 |
1.2.1 材料和试剂 | 第22-25页 |
1.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1.2.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26-27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27-36页 |
1.3.1 小鼠杂交与基因型鉴定 | 第27-28页 |
1.3.2 原代软骨细胞培养 | 第28-29页 |
1.3.3 软骨细胞传代培养 | 第29页 |
1.3.4 软骨细胞冻存 | 第29-30页 |
1.3.5 软骨细胞复苏 | 第30页 |
1.3.6 体外Egfr基因敲除与TGF-α处理 | 第30页 |
1.3.7 软骨细胞RNA提取 | 第30-31页 |
1.3.8 qPCR | 第31页 |
1.3.9 软骨细胞蛋白提取 | 第31-32页 |
1.3.10 Western Blot | 第32-33页 |
1.3.11 体内Egfr基因条件性敲除 | 第33页 |
1.3.12 小鼠内侧半月板切除术(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 DMM) | 第33页 |
1.3.13 小鼠膝关节组织包埋与切片 | 第33-34页 |
1.3.14 切片脱蜡 | 第34页 |
1.3.15 番红O/Fast Green染色 | 第34页 |
1.3.16 OARSI组织学评分 | 第34-35页 |
1.3.17 免疫组织化学 | 第35-36页 |
1.3.18 计数与统计 | 第36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36-43页 |
1.4.1 获得Col2-creER~(T2); Egfr~(f/f)小鼠与Egfr~(f/f)小鼠 | 第36-37页 |
1.4.2 原代软骨细胞的分离 | 第37页 |
1.4.3 在原代软骨细胞中顺利敲除Egfr | 第37-38页 |
1.4.4 EGFR激活影响软骨细胞表型 | 第38-40页 |
1.4.5 体内成功敲除软骨细胞Egfr | 第40-41页 |
1.4.6 体内敲除软骨Egfr延缓小鼠骨关节炎进展 | 第41-43页 |
1.5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二章 抑制EGFR对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 | 第45-60页 |
2.1 引言 | 第45-46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6-4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46-4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2.2.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47-4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2.3.1 软骨细胞传代培养、冻存、复苏 | 第48页 |
2.3.2 软骨细胞的处理 | 第48-49页 |
2.3.3 软骨细胞RNA提取、qPCR | 第49页 |
2.3.4 软骨细胞蛋白提取、Western Blot | 第49页 |
2.3.5 软骨细胞免疫荧光 | 第49页 |
2.3.6 RNA测序和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50-59页 |
2.4.1 吉非替尼抑制TGF-α对EGFR的激活 | 第50-53页 |
2.4.2 吉非替尼在转录组水平上抑制EGFR激活的效应 | 第53-55页 |
2.4.3 EGFR激活与抑制对软骨基质合成与分解有影响 | 第55-57页 |
2.4.4 EGFR的激活可抑制软骨基质合成,促进基质降解 | 第57-59页 |
2.5 讨论 | 第59-60页 |
第三章 EGFR抑制剂治疗小鼠骨关节炎 | 第60-71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61-64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61-6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3.2.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63-64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3.3.1 小鼠内侧半月板切除术 | 第64页 |
3.3.2 吉非替尼壳聚糖微球的制作 | 第64页 |
3.3.3 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样品准备 | 第64-65页 |
3.3.4 壳聚糖微球缓释效率检测 | 第65页 |
3.3.5 小鼠口服给药(管饲) | 第65页 |
3.3.6 小鼠关节腔注射局部给药 | 第65页 |
3.3.7 组织包埋与切片、切片脱蜡、番红O/Fast Green染色 | 第65-66页 |
3.3.8 OARSI组织学评分 | 第66页 |
3.3.9 免疫组织化学 | 第66页 |
3.3.10 计数与统计 | 第66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66-69页 |
3.4.1 口服吉非替尼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 第66-67页 |
3.4.2 含吉非替尼的壳聚糖微球制作 | 第67-68页 |
3.4.3 关节腔局部给药有效减轻不良反应 | 第68-69页 |
3.5 讨论 | 第69-71页 |
第四章 EGFR调控骨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 第71-97页 |
4.1 引言 | 第71-72页 |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72-77页 |
4.2.1 材料和试剂 | 第72-7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5-76页 |
4.2.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76-7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7-83页 |
4.3.1 小鼠软骨细胞的处理 | 第77页 |
4.3.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77-78页 |
4.3.3 慢病毒包装相关质粒转化 | 第78页 |
4.3.4 慢病毒包装相关质粒大量抽提 | 第78-79页 |
4.3.5 慢病毒包装 | 第79-80页 |
4.3.6 慢病毒感染 | 第80页 |
4.3.7 RNA提取、qPCR | 第80页 |
4.3.8 蛋白提取、Western Blot | 第80页 |
4.3.9 细胞免疫荧光 | 第80-81页 |
4.3.10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及测序(ChIP-Seq) | 第81-82页 |
4.3.11 数据分析 | 第82页 |
4.3.12 小鼠软骨外植体培养 | 第82页 |
4.3.13 小鼠内侧半月板切除术 | 第82页 |
4.3.14 小鼠关节腔注射局部给药 | 第82页 |
4.3.15 组织包埋与切片、切片脱蜡与番红O/Fast Green染色 | 第82页 |
4.3.16 OARSI组织学评分 | 第82-83页 |
4.3.17 免疫组织化学 | 第83页 |
4.3.18 计数与统计 | 第83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83-94页 |
4.4.1 EGFR并非通过激活单一通路调控软骨细胞表型 | 第83-85页 |
4.4.2 EGFR并非通过抑制单一通路调控软骨细胞表型 | 第85-87页 |
4.4.3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后测序发现自噬改变 | 第87-89页 |
4.4.4 EGFR和吉非替尼通过自噬调控软骨表型 | 第89-92页 |
4.4.5 吉非替尼通过激活自噬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 第92-94页 |
4.5 讨论 | 第94-97页 |
第五章 骨关节患者EGFR激活情况及调控机制研究 | 第97-109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97-100页 |
5.2.1 材料和试剂 | 第97-99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99页 |
5.2.3 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99-100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100-102页 |
5.3.1 骨关节炎患者K-L评分 | 第100页 |
5.3.2 组织包埋与切片 | 第100页 |
5.3.3 切片脱蜡与番红O/Fast Green染色 | 第100页 |
5.3.4 免疫组织化学 | 第100-101页 |
5.3.5 组织免疫荧光 | 第101页 |
5.3.6 人原代软骨细胞培养 | 第101-102页 |
5.3.7 人软骨细胞的处理 | 第102页 |
5.3.8 siRNA转染人软骨细胞 | 第102页 |
5.3.9 人软骨细胞RNA提取、qPCR | 第102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102-107页 |
5.4.1 骨关节炎患者软骨样本收集和确认 | 第102-104页 |
5.4.2 不同患者的EGFR激活情况不同 | 第104-105页 |
5.4.3 高表达pEGFR的患者亚群自噬水平受到抑制 | 第105-106页 |
5.4.4 EGFR调控人软骨细胞基因表达 | 第106-107页 |
5.5 讨论 | 第107-109页 |
总结 | 第109-110页 |
局限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综述 | 第119-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7页 |
作者简历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