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坚的《微积阐详》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1. 历史背景 | 第9-11页 |
2.研究基础 | 第11-12页 |
3.选题意义和论文框架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陈志坚及其主要中算成就 | 第13-16页 |
第一节 陈志坚简介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陈志坚的主要中算成就 | 第14-16页 |
1. 整数勾股形 | 第14-15页 |
2. 不定方程的研究 | 第15页 |
3. 连分数开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微积阐详》微分部分 | 第16-26页 |
第一节 序言和凡例 | 第16-19页 |
1. 序言 | 第16-18页 |
2. 凡例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卷一 | 第19-22页 |
第三节 卷二 | 第22-25页 |
第四节 卷三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积分部分 | 第26-52页 |
第一节 卷四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卷五 | 第29-52页 |
第四章 《微积阐详》与同类作品比较分析 | 第52-71页 |
第一节《微积阐详》与《代微积拾级》比较分析 | 第52-61页 |
1. 李善兰简介 | 第52-53页 |
2. 微分部分比较 | 第53-58页 |
3. 积分部分比较 | 第58-59页 |
4. 符号和设题特点比较 | 第59-61页 |
第二节《微积阐详》和《万象一原》之间的比较 | 第61-69页 |
1. 夏鸾翔简介 | 第61-62页 |
2. 《微积阐详》与《万象一原》的比较 | 第62-69页 |
第三节《微积阐详》与《西算新法》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1. 冯桂芬、陈暘简介 | 第69页 |
2. 《微积阐详》与《西算新法直解》比较分析 | 第69-71页 |
第五章 中、日两国接受微积分的比较 | 第71-89页 |
第一节 从外史角度比较分析 | 第71-83页 |
1. 背景知识 | 第71-74页 |
2. 中、日出使团 | 第74-77页 |
3. 晚清赴美幼童 | 第77-79页 |
4. 郭嵩焘和马建忠 | 第79-83页 |
第二节 从两国割圆术差异看微积分接受基础情况 | 第83-89页 |
结语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