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古诗词教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价值 | 第6-7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本细读的理论背景及其实践意义 | 第12-16页 |
第一节 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 | 第12页 |
第二节 新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 | 第12-15页 |
一、文本细读的主体是学生 | 第13页 |
二、文本细读的对象是语文教材 | 第13页 |
三、文本细读的引导者是教师 | 第13-14页 |
四、文本细读的任务是语言的运用 | 第14页 |
五、文本细读的方式是多重语境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文本细读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本细读视域中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 第16-23页 |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分析 | 第16-17页 |
一、教材中古典诗词的选文比例 | 第16-17页 |
二、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 第17页 |
第二节 文本细读视域中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一、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二、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三、教学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基于文本细读理论的解决措施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文本细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细读意境 | 第23-24页 |
一、境象结合 填补留白 | 第23页 |
二、细读案例:《雨霖铃》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细读语言 | 第24-27页 |
一、结合语境 体味情感 | 第24-25页 |
二、细读案例:《登高》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细读结构 | 第27-29页 |
一、起承转合 感知张力 | 第27页 |
二、细读案例:《锦瑟》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后记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