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白腐真菌—草酸-Fe3O4的生物联合光催化复合体系降解苯酚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苯酚污染情况第13-16页
        1.1.1 自然界中的苯酚第13页
        1.1.2 苯酚的结构第13-14页
        1.1.3 苯酚污染的来源第14-15页
        1.1.4 苯酚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第15页
        1.1.5 苯酚的危害第15-16页
    1.2 环境中苯酚的常规处理方法第16-22页
        1.2.1 物化法第16-18页
        1.2.2 化学法第18-19页
        1.2.3 生化法第19-22页
    1.3 四氧化三铁处理废水第22-27页
        1.3.1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第22-25页
        1.3.2 纳米四氧化三铁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第25-27页
    1.4 白腐真菌降解污染物第27-33页
        1.4.1 白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第27页
        1.4.2 白腐真菌的降解能力第27-28页
        1.4.3 白腐真菌的降解原理第28-32页
        1.4.4 白腐真菌的代谢物——草酸第32-3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3-35页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3页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苯酚在生物联合光催化复合体系中的降解第35-53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5-42页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5-36页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6-37页
        2.2.3 实验目的第37页
        2.2.4 实验方法第37-4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2-51页
        2.3.1 苯酚的降解实验装置及其降解的空白实验第42-44页
        2.3.2 制备的Fe_3O_4纳米粒子的表征第44-45页
        2.3.3 不同Fe_3O_4纳米粒子浓度下复合体系中苯酚的降解率第45-48页
        2.3.4 不同初始苯酚浓度对复合体系中苯酚降解的影响第48-49页
        2.3.5 不同体系中苯酚的降解第49-50页
        2.3.6 使用不同体系时的生物量分析第50-51页
    2.4 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生物联合光催化复合体系中苯酚降解机理研究第53-71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3-60页
        3.2.1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3-54页
        3.2.2 菌种来源及保藏第54-55页
        3.2.3 主要试剂第55页
        3.2.4 实验方法第55-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0页
        3.3.1 复合体系中基于酶的降解过程第60-63页
        3.3.2 复合体系中草酸的参与反应第63-65页
        3.3.3 羟基自由基的变化第65-67页
        3.3.4 数据统计分析和降解机理分析第67-70页
    3.4 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1-82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目录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赤霉素调节的拟南芥F-box基因筛选研究
下一篇:基于光纤中非线性效应的可调光延时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