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8页 |
1.2.1 梯级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 | 第14-27页 |
1.2.2 并行计算研究 | 第27-28页 |
1.3 梯级水电站水库群优化调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2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9-3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2 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2章 梯级水电站水库群发电优化调度及求解方法 | 第32-46页 |
2.1 优化调度模型及求解方法 | 第32-43页 |
2.1.1 优化调度模型 | 第32-36页 |
2.1.2 模型求解方法 | 第36-43页 |
2.2 并行计算概述及其性能评价指标 | 第43-45页 |
2.2.1 并行计算概述 | 第43-44页 |
2.2.2 并行计算性能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嵌套结构多维动态规划算法及其应用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传统多维动态规划维数灾问题分析 | 第47-50页 |
3.3 嵌套结构多维动态规划算法 | 第50-55页 |
3.3.1 MNDP基本原理 | 第50-53页 |
3.3.2 MNDP求解流程 | 第53-55页 |
3.3.3 MNDP优势分析 | 第55页 |
3.4 嵌套结构多维动态规划应用研究 | 第55-63页 |
3.4.1 李仙江流域概况及水电站基本资料 | 第55-60页 |
3.4.2 MNDP计算结果 | 第60页 |
3.4.3 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3.5 MNDP与MDP对比分析 | 第63-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嵌套结构并行多维动态规划算法及其应用 | 第68-90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嵌套结构并行多维动态规划计算模型 | 第68-71页 |
4.3 嵌套结构并行多维动态规划应用 | 第71-74页 |
4.3.1 并行方案设置及计算条件 | 第71-72页 |
4.3.2 MNPDPA计算结果 | 第72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4.4 传统多维动态规划三种并行模式对比分析 | 第74-81页 |
4.4.1 MDP三种并行模式分析 | 第75-77页 |
4.4.2 PMDP计算结果 | 第77-79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4.5 基于最优化调度结果的调度规则提取 | 第81-89页 |
4.5.1 基于MNDP结果的水位变化规律分析 | 第82-83页 |
4.5.2 调度规则提取 | 第83-87页 |
4.5.3 调度规则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基于判别式法及逐步优化算法的梯级蓄能调度图优化 | 第90-105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基于判别式法的梯级蓄能调度图模型 | 第90-100页 |
5.2.1 蓄供水判别式法 | 第90-93页 |
5.2.2 基于判别式法的梯级蓄能调度图制定 | 第93-97页 |
5.2.3 保证出力最大的蓄能调度图模型 | 第97-98页 |
5.2.4 发电量最大的蓄能调度图模型 | 第98-99页 |
5.2.5 基于逐步优化算法的梯级蓄能调度图优化 | 第99-100页 |
5.3 实例计算 | 第100-10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梯级总出力调度图优化的双层嵌套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 第105-120页 |
6.1 引言 | 第105页 |
6.2 蓄供水判别式法局限性分析 | 第105-107页 |
6.3 双层嵌套优化模型 | 第107-111页 |
6.3.1 总出力调度图优化模型 | 第107-108页 |
6.3.2 时段内最优出力分配模型 | 第108-109页 |
6.3.3 模型求解方法及流程 | 第109-111页 |
6.4 实例计算 | 第111-118页 |
6.4.1 计算结果 | 第111-116页 |
6.4.2 结果分析 | 第116-118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3页 |
7.1 全文结论 | 第120-12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8-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