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1.1.1 全球能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1.2 全球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1.3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3-14页 |
1.1.4 天然气储运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2 BOG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常规BOG再液化装置 | 第16-18页 |
1.2.2 接入管网 | 第18-19页 |
1.2.3 压缩至CNG | 第19页 |
1.2.4 大功率制冷机液化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小型撬装式BOG再液化装置的设计计算及经济性分析 | 第21-36页 |
2.1 LNG的物性简介 | 第22-26页 |
2.1.1 LNG饱和温度随压力的变化 | 第23页 |
2.1.2 天然气气化潜热(g)随压力的变化 | 第23-24页 |
2.1.3 过热天然气(273K)显热随压力的变化 | 第24页 |
2.1.4LNG的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 第24-25页 |
2.1.5 饱和天然气的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 第25页 |
2.1.6 过热天然气(273K)密度随压力变化曲线 | 第25-26页 |
2.2 小型BOG再液化装置的液化能力计算 | 第26-28页 |
2.2.1 处理饱和BOG的能力计算 | 第27页 |
2.2.2 处理 273K过热BOG的能力计算 | 第27-28页 |
2.3 小型BOG再液化装置回流管路压降计算 | 第28-31页 |
2.3.1 管道流动摩擦阻力 | 第29页 |
2.3.2 弯头阻力 | 第29-30页 |
2.3.3 变径接头阻力 | 第30-31页 |
2.4 小型BOG再液化装置经济性分析 | 第31页 |
2.5 小型BOG再液化装置处理氮气的能力计算与分析 | 第31-33页 |
2.6 液氮回流实验管路压降计算与管路设计 | 第33-35页 |
2.6.1 管道流动摩擦阻力 | 第33-34页 |
2.6.2 弯头阻力 | 第34-35页 |
2.7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小型撬装式BOG再液化装置的性能测试 | 第36-62页 |
3.1 氮气液化实验装置 | 第36-42页 |
3.1.1 大功率脉管制冷机 | 第37-39页 |
3.1.2 制冷机控制器 | 第39-40页 |
3.1.3 真空液化杜瓦 | 第40-41页 |
3.1.4 高压氮气钢瓶 | 第41页 |
3.1.5 温度传感器 | 第41-42页 |
3.1.6 压力传感器 | 第42页 |
3.1.7 数据采集装置 | 第42页 |
3.1.8 气体管路与阀门 | 第42页 |
3.2 氮气液化性能测试结果 | 第42-50页 |
3.2.1 工作压力 0.40MPa时的性能测试 | 第43-46页 |
3.2.2 不同工作电压下制冷机的性能对比 | 第46-48页 |
3.2.3 不同工作压力下液化性能的对比 | 第48-50页 |
3.3 小型BOG再液化系统的优化 | 第50-52页 |
3.4 优化后的小型BOG再液化系统的性能测试 | 第52-57页 |
3.4.1 真空降温实验 | 第52-53页 |
3.4.2 不同工作电压下的降温实验 | 第53-55页 |
3.4.3 优化后小型BOG再液化装置的氮气液化实验 | 第55-57页 |
3.5 液氮回流实验装置 | 第57-59页 |
3.6 液氮回流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3.7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小型撬装式BOG再液化装置的现场运行 | 第62-73页 |
4.1 LNG加注站介绍 | 第62页 |
4.2 小型BOG再液化装置运行现场介绍 | 第62-63页 |
4.3 现场运行实验 | 第63-71页 |
4.3.1 第一次运行 | 第64-68页 |
4.3.2 第二次运行 | 第68-71页 |
4.4 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