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论生态正义

论文创新点第5-6页
目录第6-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导论第16-32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第16-19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9-29页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第29-32页
第一章 何谓生态正义第32-47页
    第一节 生态正义的概念第32-36页
    第二节 生态正义的实质第36-39页
    第三节 生态正义的基本特征第39-43页
        一、实践性第39-40页
        二、具体性第40-41页
        三、相对性第41-43页
    第四节 生态正义的类型第43-47页
        一、代内生态正义第43-44页
        二、代际生态正义第44-45页
        三、女性生态正义第45-47页
第二章 生态正义何以可能第47-64页
    第一节 生物中心主义的回答及其荒谬性第47-53页
        一、生物中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回答第48-49页
        二、对生物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第49-53页
    第二节 生态中心主义的解答及其虚妄性第53-58页
        一、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解答第53-55页
        二、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反思与批判第55-58页
    第三节 生态正义得以可能的根据第58-64页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第58-60页
        二、“以生态资源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其他关系”第60-61页
        三、生态正义在以人类整体、长远利益为价值尺度的经济活动中得以可能第61-64页
第三章 生态非正义第64-82页
    第一节 生态非正义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第64-69页
        一、战争及其危害第64-65页
        二、生态殖民主义及其危害第65-67页
        三、生态种族主义及其危害第67-69页
    第二节 生态非正义的形成原因第69-82页
        一、文化因素第69-72页
        二、工具理性与非理性第72-75页
        三、资本主义制度第75-79页
        四、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第79-82页
第四章 生态正义的实现第82-104页
    第一节 生态正义实现的前提条件第82-90页
        一、生态经济——生态正义实现的经济基础第82-84页
        二、生态政治——生态正义实现的政治保障第84-86页
        三、生态文化——生态正义实现的文化条件第86-88页
        四、生态技术——生态正义实现的技术手段第88-90页
    第二节 生态正义实现的途径第90-104页
        一、确保机会平等第90-92页
        二、公平分配生态资源、生态利益以及生态责任第92-98页
        三、实现生态资源占有、生态利益获取以及生态责任担当的补偿第98-104页
第五章 生态正义与当代世界第104-123页
    第一节 生态正义与和谐社会第104-110页
        一、共同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第104-106页
        二、构建和谐社会内在地要求实现生态正义第106-108页
        三、构建和谐社会迫切地需要实现生态正义第108-110页
    第二节 生态正义与科学发展第110-116页
        一、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第111-112页
        二、实现生态正义构成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第112-114页
        三、实现生态正义构成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第114-116页
    第三节 生态正义与生态文明第116-123页
        一、共同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第117-119页
        二、实现生态正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第119-120页
        三、实现生态正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第120-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2页
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32-133页
后记第133页

论文共1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廷相伦理思想研究
下一篇:亲社会行为对幸福感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和动机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