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软土地区某水闸病害原因分析及除险加固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水闸的类型 | 第9-10页 |
1.2 我国病险水闸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12页 |
1.2.1 我国病险水闸现状 | 第10页 |
1.2.2 病险水闸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10-12页 |
1.3 研究对象的概况及主要问题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4.1 国外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1.4.2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3-15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2章 西河闸病险原因分析 | 第17-43页 |
2.1 西河闸主要工程病害 | 第17-18页 |
2.1.1 主要工程特征 | 第17-18页 |
2.1.2 现状调查 | 第18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8-20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19页 |
2.2.3 主要力学指标 | 第19页 |
2.2.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页 |
2.2.5 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及震动液化 | 第19-20页 |
2.3 过流能力计算 | 第20-21页 |
2.3.1 基本条件 | 第20页 |
2.3.2 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1页 |
2.4 逆向过流条件下上游的冲刷计算 | 第21-24页 |
2.4.1 计算条件 | 第21-23页 |
2.4.2 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4页 |
2.5 闸室稳定计算 | 第24-28页 |
2.5.1 计算假定 | 第24-25页 |
2.5.2 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5.3 计算结果 | 第26-28页 |
2.6 翼墙的稳定分析 | 第28-32页 |
2.6.1 翼墙主要参数指标 | 第28-29页 |
2.6.2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2.6.3 翼墙原工况稳定复核成果 | 第29页 |
2.6.4 修改工况下翼墙稳定复核计算 | 第29-31页 |
2.6.5 复核计算结果 | 第31-32页 |
2.7 闸室段渗流分析 | 第32-34页 |
2.8 沉降分析 | 第34-40页 |
2.8.1 区域性沉降分析 | 第34-37页 |
2.8.2 不均沉降应力分析 | 第37-40页 |
2.9 水闸病险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2.9.1 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过大 | 第40-41页 |
2.9.2 地基承载力不足 | 第41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西河闸除险加固方案研究和设计 | 第43-51页 |
3.1 总体布置原则 | 第43页 |
3.2 闸室加固方案比选 | 第43-45页 |
3.2.1 拆除部分闸墩加固方案 | 第43-44页 |
3.2.2 拆除全部闸墩加固方案 | 第44页 |
3.2.3 拆除全部闸室加固方案 | 第44-45页 |
3.3 闸室底板结构型式比选 | 第45页 |
3.4 翼墙加固设计方案选择 | 第45-46页 |
3.4.1 上游翼墙加固 | 第45-46页 |
3.4.2 下游翼墙加固 | 第46页 |
3.5 工程总布置 | 第46-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西河闸除险加固方案的复核计算 | 第51-65页 |
4.1 消能防冲复核 | 第51-52页 |
4.2 渗流稳定 | 第52-55页 |
4.3 翼墙稳定复核 | 第55-57页 |
4.3.1 上游翼墙稳定复核 | 第55-56页 |
4.3.2 下游翼墙稳定计算 | 第56-57页 |
4.4 闸室应力的数值计算 | 第57-63页 |
4.4.1 基本条件 | 第57-58页 |
4.4.2 计算工况与荷载 | 第58-59页 |
4.4.3 设计模型 | 第59-60页 |
4.4.4 五种工况下的模型应力分析 | 第60-63页 |
4.5 复核结果 | 第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9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66-69页 |
5.2.1 建议 | 第66-67页 |
5.2.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