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2 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基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和加速遗传算法的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方法 | 第23-43页 |
2.1 基于DEM的水库流域边界提取及子流域划分 | 第23-25页 |
2.1.1 水库流域边界提取 | 第23-24页 |
2.1.2 水库流域的子流域划分 | 第24-25页 |
2.2 水库陆面入库径流深推求 | 第25页 |
2.3 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模型的构建 | 第25-36页 |
2.3.1 中小型水库预报模型的结构 | 第26-34页 |
2.3.2 中小型水库预报模型模型参数及求解 | 第34-36页 |
2.4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中小型水库预报模型参数率定 | 第36-42页 |
2.4.1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 | 第36-38页 |
2.4.2 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模型参数率定 | 第38-42页 |
2.5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方法的应用 | 第43-107页 |
3.1 在董铺水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 第43-68页 |
3.1.1 董铺水库流域概况 | 第43-45页 |
3.1.2 基于DEM的董铺水库流域边界提取及子流域划分 | 第45-47页 |
3.1.3 模型所用资料的来源与选择 | 第47页 |
3.1.4 董铺水库陆面入库径流深推求 | 第47-50页 |
3.1.5 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预报精度评定 | 第50-61页 |
3.1.6 基于降雨径流相关法预报方案的精度评定 | 第61-67页 |
3.1.7 基于新安江模型与基于降雨径流相关法的预报方案比较 | 第67-68页 |
3.2 在双河水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 第68-89页 |
3.2.1 双河水库流域概况 | 第68-70页 |
3.2.2 基于DEM的双河水库流域提取及子流域划分 | 第70-71页 |
3.2.3 模型所用资料的来源与选择 | 第71-72页 |
3.2.4 双河水库陆面入库径流深推求 | 第72-75页 |
3.2.5 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预报精度评定 | 第75-83页 |
3.2.6 基于降雨径流相关法预报方案的精度评定 | 第83-88页 |
3.2.7 基于新安江模型与基于降雨径流相关法的预报方案比较 | 第88-89页 |
3.3 在罗集水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 第89-106页 |
3.3.1 罗集水库流域概况 | 第89-90页 |
3.3.2 基于DEM的罗集水库流域边界提取及子流域划分 | 第90-91页 |
3.3.3 模型所用资料的来源与选择 | 第91-92页 |
3.3.4 罗集水库陆面入库径流深推求 | 第92-94页 |
3.3.5 模型参数率定及模型预报精度评定 | 第94-101页 |
3.3.6 基于降雨径流相关法预报方案的精度评定 | 第101-105页 |
3.3.7 基于新安江模型与基于降雨径流相关法的预报方案比较 | 第105-106页 |
3.4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4.1 结论 | 第107-108页 |
4.2 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