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排放技术发展现状第13-14页
        1.2.1 机内净化第13页
        1.2.2 机外净化第13-14页
    1.3 微粒捕集器(DPF)简介第14-18页
        1.3.1 过滤体材料第14-15页
        1.3.2 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第15-18页
            1.3.2.1 主动再生第16-18页
            1.3.2.2 被动再生第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柴油发动机PM排放平均值预估模型第20-31页
    2.1 碳载量估计发展现状第20-21页
    2.2 发动机平均值模型简介第21-22页
    2.3 PM排放平均值模型建模第22-29页
        2.3.1 颗粒物平均生成速率第22-23页
        2.3.2 碳颗粒平均氧化速率第23-25页
        2.3.3 碳颗粒排放量第25-26页
        2.3.4 相关参数的确定第26-29页
            2.3.4.1 颗粒物形成期间的平均压力第26-27页
            2.3.4.2 颗粒物形成区域的温度量K_T第27页
            2.3.4.3 颗粒物氧化的平均温度第27-28页
            2.3.4.4 气缸体积与曲轴转角的关系第28-29页
    2.4 建模所使用的发动机参数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微粒捕集器的数学模型描述及仿真分析第31-42页
    3.1 微粒捕集器工作机理及捕集效率第31-34页
        3.1.1 扩散机理第31-32页
        3.1.2 拦截机理第32-33页
        3.1.3 惯性碰撞机理第33页
        3.1.4 综合捕集机理第33页
        3.1.5 捕集效率的计算第33-34页
    3.2 微粒捕集器捕集效率仿真分析第34-36页
        3.2.1 捕集效率与微粒粒径的关系第34-35页
        3.2.2 不同微孔直径的捕集效率第35-36页
    3.3 微粒捕集器压降模型描述第36-40页
        3.3.1 干净的微粒捕集器的压降第36-38页
        3.3.2 加载后的微粒捕集器的压降第38-40页
    3.4 DPF压降仿真分析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DPF的GT-POWER仿真研究第42-52页
    4.1 GT-POWER简介第42页
    4.2 DPF GT-power模型建立与校准第42-45页
        4.2.1 干净DPF模型搭建与校准第42-44页
        4.2.2 加载后的DPF模型校准第44-45页
    4.3 DPF捕集效率仿真研究第45-49页
        4.3.1 DPF轴向捕集效率仿真分析第45-48页
        4.3.2 DPF综合捕集效率仿真分析第48-49页
        4.3.3 DPF捕集效率与数学模型的对比分析第49页
    4.4 DPF压降特性仿真分析第49-51页
    4.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DPF再生过程分析及优化第52-68页
    5.1 DOC放热分析第52-59页
        5.1.1 DOC起燃温度分析第52-54页
        5.1.2 DOC温升模型第54-57页
        5.1.3 DOC温升模型仿真第57-59页
    5.2 DPF再生过程放热分析第59-64页
        5.2.1 DPF再生过程温升模型第59-60页
        5.2.2 DPF再生过程温升模型仿真第60-64页
    5.3 DOC和DPF温升仿真第64-66页
    5.4 再生过程优化第66-67页
        5.4.1 再生过程喷油优化第66-67页
        5.4.2 再生过程二次污染和再生能耗问题第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微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策略第68-74页
    6.1 再生时机确定第68-69页
        6.1.1 基于PM平均值预估模型的再生时机确定第68-69页
        6.1.2 基于DPF压降的再生时机确定第69页
        6.1.3 再生结束时机对能耗与二次污染的影响第69页
    6.2 再生时机判断的改进第69-70页
    6.3 再生过程控制第70-71页
    6.4 再生中断与恢复第71页
    6.5 完整的再生控制策略第71-73页
    6.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总结第74页
    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喷雾闪蒸中液滴闪蒸的机理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柴油发动机尿素SCR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