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组织架构 | 第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2 向量网概述 | 第16-19页 |
2.1 向量网概念 | 第16-17页 |
2.2 向量网特点 | 第17页 |
2.3 向量网认证需求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认证技术原理 | 第19-39页 |
3.1 802.1x协议 | 第19-25页 |
3.1.1 802.1x概述 | 第19-20页 |
3.1.2 802.1x中的EAP协议和Radius协议 | 第20-24页 |
3.1.3 802.1x认证特点 | 第24页 |
3.1.4 802.1x认证缺点 | 第24-25页 |
3.2 OpenSSL介绍 | 第25-29页 |
3.2.1 OpenSSL概述 | 第25-28页 |
3.2.2 OpenSSL算法库 | 第28-29页 |
3.2.3 OpenSSL的应用 | 第29页 |
3.3 OpenLDAP协议 | 第29-31页 |
3.3.1 LDAP介绍 | 第29-30页 |
3.3.2 LDAP目录结构 | 第30页 |
3.3.3 LDAP的安全模型 | 第30-31页 |
3.4 基于身份识别的认证技术 | 第31-38页 |
3.4.1 PKI简介 | 第32-33页 |
3.4.2 X.509证书 | 第33-34页 |
3.4.3 密码算法 | 第34-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向量网认证体系设计 | 第39-51页 |
4.1 向量网认证架构设计 | 第39-42页 |
4.2 向量网驱动认证设计 | 第42-44页 |
4.2.1 完整性校验 | 第42-43页 |
4.2.2 驱动认证 | 第43-44页 |
4.3 机器节点认证设计 | 第44-45页 |
4.4 应用程序接入网络认证设计 | 第45-50页 |
4.4.1 认证方法的选择(密码,签名,加解密) | 第45-46页 |
4.4.2 用户(UID)认证方案详细设计模型 | 第46-48页 |
4.4.3 用户(UID)认证方案详细设计算法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向量网认证体系实验及结果 | 第51-68页 |
5.1 驱动(HD)认证的实验 | 第51-55页 |
5.1.1 实验环境和搭建 | 第51-52页 |
5.1.2 主要函数实现 | 第52-54页 |
5.1.3 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5.2 机器节点(NID)认证的实验 | 第55-62页 |
5.2.1 实验环境 | 第55-56页 |
5.2.2 实验配置 | 第56-61页 |
5.2.3 实验结果 | 第61-62页 |
5.3 用户认证(UID)的实验 | 第62-67页 |
5.3.1 实验环境 | 第62-63页 |
5.3.2 主要函数和算法 | 第63-66页 |
5.3.3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应用计费上报改进方案 | 第68-72页 |
6.1 现在网络应用计费方法和弊端 | 第68-69页 |
6.2 计费改进方案设计及认证在计费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