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能源危机与新能源技术 | 第14-15页 |
1.1.2 相变储能技术的应用 | 第15-16页 |
1.2 相变储能材料的概述 | 第16-21页 |
1.2.1 相变储能材料的定义及分类 | 第16-18页 |
1.2.2 相变储能材料的封装 | 第18页 |
1.2.3 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理中的应用 | 第18-21页 |
1.3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概述 | 第21-25页 |
1.3.1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定义 | 第21页 |
1.3.2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1.3.3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囊壁材料 | 第22-23页 |
1.3.4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3.5 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 相变材料强化传热的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1.4.1 金属翅片基复合相变材料 | 第25-26页 |
1.4.2 多孔介质基复合相变材料 | 第26页 |
1.4.3 微/纳米复合相变材料 | 第26-28页 |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8-31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RT42@CaCO_3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物性研究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自组装法制备单核相变微胶囊的原理 | 第32-33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3.1 实验原料 | 第33页 |
2.3.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33-34页 |
2.3.3 制备工艺流程 | 第34页 |
2.3.4 性能测试和表征 | 第34-35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8页 |
2.4.1 芯壁比的影响 | 第35-38页 |
2.4.2 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4 反应转速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5 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6 单核微胶囊的组成成分分析 | 第44-46页 |
2.4.7 单核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46页 |
2.4.8 单核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2.4.9 单核微胶囊的导热性能分析 | 第47-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RT42-RT28@CaCO_3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热物性研究 | 第49-65页 |
3.1 引言 | 第49-51页 |
3.2 自组装法制备双核相变微胶囊的原理 | 第51-52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3.1 实验原料 | 第52页 |
3.3.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52-53页 |
3.3.3 制备工艺流程 | 第53页 |
3.3.4 性能测试和表征 | 第53-55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64页 |
3.4.1 二元芯材配比的影响 | 第55页 |
3.4.2 芯壁比的影响 | 第55-56页 |
3.4.3 复合乳化剂配比的影响 | 第56-57页 |
3.4.4 复合乳化剂浓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8页 |
3.4.6 双核微胶囊的组成分分析 | 第58-59页 |
3.4.7 双核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59-61页 |
3.4.8 双核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3.4.9 双核微胶囊的导热性能分析 | 第62-63页 |
3.4.10 双核微胶囊的控温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物性研究 | 第65-86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69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6-67页 |
4.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67页 |
4.2.3 制备工艺流程 | 第67-68页 |
4.2.4 性能测试和表征 | 第68-6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8页 |
4.3.1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分析 | 第69-70页 |
4.3.2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70-72页 |
4.3.3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相变特性分析 | 第72-73页 |
4.3.4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析 | 第73-74页 |
4.3.5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蓄热/放热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4.3.6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5页 |
4.3.7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耐久性分析 | 第75-77页 |
4.3.8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控温特性分析 | 第77-78页 |
4.4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模型 | 第78-84页 |
4.4.1 有效介质理论 | 第78页 |
4.4.2 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对比 | 第78-80页 |
4.4.3 有效热导率计算模型选取 | 第80-83页 |
4.4.4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模型 | 第83-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石墨填料对微胶囊基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影响的研究 | 第86-104页 |
5.1 引言 | 第8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6-90页 |
5.2.1 实验原料 | 第86-87页 |
5.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87-88页 |
5.2.3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88-89页 |
5.2.3.1 高导热添加剂的制备 | 第88页 |
5.2.3.2 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88-89页 |
5.2.3.3 微胶囊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第89页 |
5.2.4 性能测试和表征 | 第89-90页 |
5.3 热导率的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90-94页 |
5.3.1 热导率的测试方法 | 第90-91页 |
5.3.2 TPS测试原理 | 第91-93页 |
5.3.3 TPS测试方法 | 第93-94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102页 |
5.4.1 微胶囊/鳞片石墨复合相变材料 | 第94-96页 |
5.4.1.1 表观形貌分析 | 第94页 |
5.4.1.2 元素面分析 | 第94-95页 |
5.4.1.3 鳞片石墨的加载量对热导率的影响 | 第95-96页 |
5.4.2 微胶囊/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 | 第96-98页 |
5.4.2.1 表观形貌分析 | 第96-97页 |
5.4.2.2 元素面分析 | 第97-98页 |
5.4.2.3 膨胀石墨的加载量对热导率的影响 | 第98页 |
5.4.3 微胶囊/石墨纳米片复合相变材料 | 第98-101页 |
5.4.3.1 表观形貌分析 | 第98-99页 |
5.4.3.2 元素面分析 | 第99-100页 |
5.4.3.3 石墨纳米片的加载量对热导率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5.4.4 石墨材料的种类和形态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104-106页 |
6.2 论文创新性 | 第106页 |
6.3 课题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附件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