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6页 |
1.1 含铌多酸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2 铌取代多酸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2.1 铌钨混配多酸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1.3 含铌多酸化合物光催化性质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1.3.1 含铌多酸化合物光催化有机染料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3.2 含铌多酸化合物光催化产氢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 选题思路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第二章 3,5-吡啶二羧酸修饰的三铌取代的Dawson型磷钨酸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36-62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2.1.2 化合物1-4的合成 | 第38页 |
2.1.3 晶体结构测定 | 第38-3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9-56页 |
2.2.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39-45页 |
2.2.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5页 |
2.2.3 红外光谱 | 第45-46页 |
2.2.4 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光学禁带宽度 | 第46-48页 |
2.2.5 固体荧光光谱 | 第48-50页 |
2.2.6 变温磁化率 | 第50-51页 |
2.2.7 电化学性质 | 第51-53页 |
2.2.8 有机染料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 | 第53-5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第三章 2,6-吡啶二羧酸修饰的单铌/三铌取代的Dawson型磷钨酸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62-88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3.1.1 仪器与试剂 | 第62-63页 |
3.1.2 稀土-有机组分修饰Dawson型磷钨钒酸化合物的合成 | 第63-64页 |
3.1.3 晶体结构测定 | 第64-65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65-85页 |
3.2.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65-67页 |
3.2.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67-68页 |
3.2.3 红外光谱 | 第68页 |
3.2.4 固体紫外-可见光谱及光学禁带宽度 | 第68-71页 |
3.2.5 荧光光谱 | 第71-75页 |
3.2.6 变温磁化率 | 第75-77页 |
3.2.7 电化学性质 | 第77-80页 |
3.2.8 有机染料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 | 第80-84页 |
3.2.9 光催化产氢 | 第84-8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第四章 dpdo修饰的单铌/三铌取代的Dawson型磷钨酸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88-11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88-91页 |
4.1.1 仪器与试剂 | 第88页 |
4.1.2 稀土-有机组分修饰Dawson型磷钨铌酸化合物的合成 | 第88-90页 |
4.1.3 晶体结构测定 | 第90-9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6页 |
4.2.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91-95页 |
4.2.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95-96页 |
4.2.3 红外光谱 | 第96-97页 |
4.2.4 固体紫外-可见及光学禁带宽度 | 第97-99页 |
4.2.5 固态荧光光谱 | 第99页 |
4.2.6 变温磁化率 | 第99-101页 |
4.2.7 电化学性质 | 第101-104页 |
4.2.8 有机染料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 | 第104-106页 |
4.3 Co-有机组分修饰Dawson型磷钨铌酸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 第106-110页 |
4.3.1 晶体结构描述 | 第106-109页 |
4.3.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109页 |
4.3.3 红外光谱 | 第109页 |
4.3.4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 第109-11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附录 | 第11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