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取与高分辨质谱联用应用于磺胺类药物的快速检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45页
    1.1 样品预处理技术第13页
    1.2 固相微萃取技术第13-17页
        1.2.1 固相微萃取概述第13-14页
        1.2.2 固相微萃取的分类第14-17页
            1.2.2.0 纤维固相微萃取(Fiber-SPME)第14-15页
            1.2.2.1 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SPME)第15页
            1.2.2.2 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第15-16页
            1.2.2.3 其他形式的固相微萃取第16-17页
    1.3 管内固相微萃取第17-23页
        1.3.1 管内固相微萃取的分类第17-18页
        1.3.2 影响管内固相微萃取的因素第18-19页
        1.3.3 管内固相微萃取与其他技术的联用第19-23页
            1.3.3.1 管内固相微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第20-21页
            1.3.3.2 管内固相微萃取与质谱联用第21-22页
            1.3.3.3 管内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电泳联用第22-23页
    1.4 微流控芯片研究第23-38页
        1.4.1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第23页
        1.4.2 微流控芯片常用材料及性能第23-26页
            1.4.2.1 硅质材料,石英及玻璃材料第24页
            1.4.2.2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第24-25页
            1.4.2.3 纸质材料第25-26页
        1.4.3 分离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应用第26-30页
            1.4.3.1 微流控芯片色谱第27-29页
            1.4.3.2 微流控芯片电泳第29-30页
        1.4.4 微流控芯片电泳简介第30-32页
            1.4.4.1 进样系统第30-32页
            1.4.4.2 与微流控芯片电泳联用的检测器第32页
            1.4.4.3 微流控芯片电泳的应用第32页
        1.4.5 微流控芯片电泳与电喷雾质谱接口的研究第32-38页
            1.4.5.1 有鞘流液型接口第33-36页
            1.4.5.2 无鞘流液型接口第36-38页
    1.5 磺胺类药物第38-43页
        1.5.1 磺胺类药物简介第38-39页
        1.5.2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原理第39页
        1.5.3 磺胺类药物的危害第39页
        1.5.4 磺胺类药物的残留问题第39页
        1.5.5 磺胺类药物的样品预处理方法第39-40页
        1.5.6 磺胺类药物的分析技术第40-43页
            1.5.6.1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41-42页
            1.5.6.2 毛细管电泳法第42页
            1.5.6.3 基于芯片电泳的分析方法第42-43页
    1.6 论文的选题依据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3-45页
第2章 实验原理和方法第45-51页
    2.1 实验药品和装置第45-46页
        2.1.1 实验药品第45-46页
        2.1.2 实验仪器第46页
    2.2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第46-47页
    2.3 紫外检测器的基本原理第47页
    2.4 电喷雾电离源质谱检测器的基本原理第47-48页
    2.5 IT-SPME芯片与电泳芯片装置的制作方法第48-49页
    2.6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取整体柱的制备第49页
    2.7 有机整体柱的表征第49-51页
        2.7.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9-50页
        2.7.2 BET比表面积测试第50-51页
第3章 毛细管电泳分离磺胺类药物第51-65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实验部分第52-55页
        3.2.1 磺胺类药物混合标准样品的配制第52页
        3.2.2 分离缓冲溶液的配制第52页
        3.2.3 磺胺类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紫外检测第52-54页
            3.2.3.1 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分离检测系统的构建第52-53页
            3.2.3.2 分离毛细管的预处理第53页
            3.2.3.3 毛细管长度的优化第53-54页
        3.2.4 磺胺类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质谱检测第54-55页
            3.2.4.1 毛细管电泳-质谱分离检测系统的构建第54页
            3.2.4.2 喷金毛细管尖端的制作第54-55页
            3.2.4.3 质谱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磺胺类药物的检测第5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3.3.1 磺胺类药物的分离及峰标识实验第55-56页
        3.3.2 毛细管长度的优化第56-59页
        3.3.3 喷金毛细管尖端的表征第59-60页
        3.3.4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系统应用于磺胺类药物的分离检测第60-63页
            3.3.4.1 分离度的计算第62页
            3.3.4.2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固相微萃取芯片与电泳芯片联用应用于磺胺类药物的检测第65-84页
    4.1 引言第65-66页
    4.2 实验部分第66-73页
        4.2.1 磺胺类抗菌药混合标准样品的配制第66页
        4.2.2 管内固相微萃取芯片第66-68页
            4.2.2.1 芯片陈列通道的设计第66页
            4.2.2.2 芯片的制备第66-67页
            4.2.2.3 芯片的预处理第67页
            4.2.2.4 预聚合溶液的配制第67-68页
            4.2.2.5 紫外引发原位聚合制备整体柱第68页
        4.2.3 微流控电泳芯片第68-69页
            4.2.3.1 芯片电泳通道的设计第68-69页
            4.2.3.2 芯片的制备第69页
            4.2.3.3 电泳芯片储液池的制作第69页
            4.2.3.4 电泳芯片喷金毛细管尖端的制作第69页
            4.2.3.5 芯片电泳通道的预处理第69页
        4.2.4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取-芯片电泳联用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9-73页
            4.2.4.1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取磺胺类药物方法的建立第69-70页
            4.2.4.2 芯片固相微萃取压力与解吸压力的优化第70-71页
            4.2.4.3 芯片电泳分离方法建立第71-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2页
        4.3.1 管内固相微萃取芯片的结构第73-75页
            4.3.1.1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整体柱扫描电镜的表征第74-75页
            4.3.1.2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整体柱BET的表征第75页
        4.3.2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取解吸过程中压力的优化第75-79页
            4.3.2.1 萃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第75-77页
            4.3.2.2 解吸压力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第77-79页
        4.3.3 芯片管内固相微萃取与芯片电泳联用分析磺胺类药物第79-81页
        4.3.4 理论塔板数以及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第81-82页
    4.4 下一步计划以及后续工作第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致谢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α,β-烯酮最低光吸收态S(ππ*)短时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基于钨铌混配Dawson型多酸单元的稀土/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