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CO2多相流管道内腐蚀评价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油气管道内腐蚀研究 | 第10-12页 |
1.2.2 油气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研究 | 第12-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含CO_2多相流管道内腐蚀研究 | 第18-32页 |
2.1 CO_2腐蚀机理研究 | 第18-25页 |
2.1.1 CO_2腐蚀机理 | 第18页 |
2.1.2 CO_2腐蚀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5页 |
2.2 CO_2腐蚀预测模型 | 第25-29页 |
2.2.1 De Waard 75 模型 | 第25页 |
2.2.2 De Waard 93 模型 | 第25-27页 |
2.2.3 Norsok模型 | 第27页 |
2.2.4 预测模型对比分析 | 第27-29页 |
2.3 腐蚀防护 | 第29-32页 |
2.3.1 防腐工艺前期设计 | 第29页 |
2.3.2 腐蚀监测 | 第29页 |
2.3.3 防护措施 | 第29-32页 |
第3章 含CO_2多相流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 第32-56页 |
3.1 干气输送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 第32-33页 |
3.2 湿气输送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 第33页 |
3.3 原油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 第33页 |
3.4 含CO_2多相流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方法 | 第33-42页 |
3.4.1 预评价 | 第35-36页 |
3.4.2 间接评价 | 第36-39页 |
3.4.3 详细检查 | 第39-41页 |
3.4.4 后评价 | 第41-42页 |
3.5 含CO_2多相流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实例 | 第42-55页 |
3.5.1 预评价 | 第43-45页 |
3.5.2 间接评价 | 第45-51页 |
3.5.3 详细检查 | 第51-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CO_2腐蚀预测优化模型与软件开发 | 第56-71页 |
4.1 NORSOK优化模型 | 第56-61页 |
4.1.1 腐蚀初步预测结果 | 第56-57页 |
4.1.2 NORSOK模型优化 | 第57-60页 |
4.1.3 优化后模型的应用 | 第60-61页 |
4.2 软件结构设计 | 第61-63页 |
4.3 软件功能实现 | 第63-67页 |
4.3.1 软件运行 | 第63-64页 |
4.3.2 输入参数要求 | 第64-65页 |
4.3.3 pH值计算 | 第65页 |
4.3.4 CO_2多相流腐蚀速率 | 第65-66页 |
4.3.5 CO_2逸度计算 | 第66页 |
4.3.6 pH影响函数 | 第66-67页 |
4.4 软件有效性验证 | 第67-69页 |
4.5 工程实际应用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1.论文结论汇总 | 第71页 |
2.含CO_2多相流管道内腐蚀直接评价研究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