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以X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问题提出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5-16页
        1.4.2 访谈法第16页
        1.4.3 比较法第16页
        1.4.4 问卷调查法第16页
        1.4.5 案例分析法第16页
    1.5 创新之处第16-17页
2 导学案的研究背景第17-27页
    2.1 “导学案”概念界定第17页
    2.2 “导学案”的基本类型第17-18页
        2.2.1 按课型分类第18页
        2.2.2 按导学案的用途分类第18页
        2.2.3 按导学案的呈现方式分类第18页
    2.3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第18-20页
        2.3.1 学习目标第18-19页
        2.3.2 学生活动第19页
        2.3.3 设计问题第19页
        2.3.4 知识结构第19-20页
        2.3.5 学法指导第20页
        2.3.6 情境设置第20页
        2.3.7 练习与作业第20页
    2.4 “导学案”的理论基础第20-22页
        2.4.1 建构主义理论第20-21页
        2.4.2 人本主义理论第21页
        2.4.3 自主学习理论第21-22页
    2.5 关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第22-24页
        2.5.1 新课改的目标第22页
        2.5.2 新课程的理念第22页
        2.5.3 新课改的要求第22页
        2.5.4 新课改的实施建议第22-24页
    2.6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第24-27页
3 关于X中学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概况第27-33页
    3.1 关于X中学的简介第27页
    3.2 对于导学案使用的基本情况第27-30页
        3.2.1 行政领导层对于推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措施第27-28页
        3.2.2 数学导学案编写的方式方法第28页
        3.2.3 一线数学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第28-29页
        3.2.4 学生的反应情况第29-30页
    3.3 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在使用过程中,反映出的优势及弊端第30-33页
        3.3.1 导学案教学的优势第30页
        3.3.2 导学案教学的弊端第30-33页
4 导学案使用情况调查及结果分析第33-55页
    4.1 调查目的及方法第33页
        4.1.1 调查目的第33页
        4.1.2 调查方法第33页
    4.2 调查工具及材料第33-34页
    4.3 研究过程第34页
    4.4 统计工具第34页
    4.5 问卷结果分析第34-40页
        4.5.1 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认识与态度第34-36页
        4.5.2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情况第36-37页
        4.5.3 高中“数学导学案”的实际使用情况第37-38页
        4.5.4 “导学案”对学习能力的影响第38-39页
        4.5.5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第39-40页
    4.6 呼市地区其他学校高中数学导学案使用的基本情况第40-41页
        4.6.1 重点高中使用的基本情况第40页
        4.6.2 普通高中使用的基本情况第40-41页
    4.7 使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案例分析第41-55页
        4.7.1 对于编写内容比较规范的数学导学案的展示分析第41-44页
        4.7.2 对于数学导学案编写内容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第44-51页
        4.7.3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出现的问题第51-53页
        4.7.4 分析结果小结第53-55页
5 关于学习新教学模式的建议与结论第55-57页
    5.1 关于学习新教学模式的建议第55-56页
        5.1.1 应理性地看待新的教育模式第55页
        5.1.2 内外兼修,给学校与教师自主选择与发展的权利第55页
        5.1.3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第55-56页
        5.1.4 坚持不懈和反思改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第56页
    5.2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1第59-60页
附录2第60-62页
附录3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要素研究
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