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改造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7-19页 |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 第19-21页 |
1.2.1 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1.2.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20-21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30页 |
1.4.1 国内传统建筑改造发展概述 | 第22-25页 |
1.4.2 国外传统建筑改造发展概述 | 第25-29页 |
1.4.3 潮州传统民居研究状况概述 | 第29-3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30-3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第2章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现状及改造基础 | 第33-69页 |
2.1 潮州传统民居概述 | 第33-40页 |
2.1.1 潮州传统民居发展历史 | 第33-34页 |
2.1.2 潮州传统民居平面类型 | 第34-38页 |
2.1.3 潮州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 第38-40页 |
2.2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保存现状 | 第40-47页 |
2.2.1 古城区传统民居规模 | 第40-41页 |
2.2.2 古城区传统民居现状概况 | 第41-43页 |
2.2.3 古城区传统民居现状案例 | 第43-47页 |
2.3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改造现状 | 第47-65页 |
2.3.1 商业性改造现状 | 第47-50页 |
2.3.2 文化性改造现状 | 第50-56页 |
2.3.3 教育性改造现状 | 第56-58页 |
2.3.4 办公性改造现状 | 第58-59页 |
2.3.5 生产性改造现状 | 第59-60页 |
2.3.6 居住性改造现状 | 第60-63页 |
2.3.7 改造面临的挑战 | 第63-65页 |
2.4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改造基础 | 第65-68页 |
2.4.1 区位基础优越 | 第65页 |
2.4.2 古城肌理完整 | 第65-66页 |
2.4.3 民居保存完好 | 第66页 |
2.4.4 装饰工艺精美 | 第66-6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3章 借鉴案例分析研究 | 第69-89页 |
3.1 街区改造案例分析研究 | 第69-81页 |
3.1.1 成都宽窄巷子 | 第69-73页 |
3.1.2 上海田子坊 | 第73-75页 |
3.1.3 佛山岭南天地 | 第75-80页 |
3.1.4 案例总结分析 | 第80-81页 |
3.2 建筑单体改造案例分析研究 | 第81-87页 |
3.2.1 澳门郑家大屋 | 第81-83页 |
3.2.2 杭州云夕深澳里书局 | 第83-85页 |
3.2.3 北京胡同茶舍 | 第85-87页 |
3.2.4 案例总结分析 | 第8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改造原则与策略 | 第89-110页 |
4.1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改造原则 | 第89-91页 |
4.1.1 原真性原则 | 第89页 |
4.1.2 可持续性原则 | 第89-90页 |
4.1.3 整体性原则 | 第90-91页 |
4.1.4 渐进性原则 | 第91页 |
4.1.5 政策弹性原则 | 第91页 |
4.2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开发模式策略 | 第91-93页 |
4.2.1 政府主导重点文物的改造与保护 | 第91-92页 |
4.2.2 政企合作打造核心商业空间 | 第92页 |
4.2.3 居民自改扩大改造规模 | 第92-93页 |
4.3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环境改造策略 | 第93-98页 |
4.3.1 传统肌理的延续 | 第93-94页 |
4.3.2 传统公共空间的现代化改造 | 第94-96页 |
4.3.3 不同空间的差别性体验改造 | 第96-97页 |
4.3.4 基础设施的完善 | 第97-98页 |
4.4 潮州古城区传统民居建筑改造策略 | 第98-109页 |
4.4.1 商业性改造策略 | 第98-102页 |
4.4.2 文化性改造策略 | 第102-104页 |
4.4.3 教育性改造策略 | 第104-105页 |
4.4.4 办公性改造策略 | 第105-106页 |
4.4.5 居住性改造策略 | 第106-108页 |
4.4.6 其他改造策略 | 第108-10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5章 未来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5.1 多方参与,逐步改造 | 第110-111页 |
5.2 新旧并存,和而不同 | 第111页 |
5.3 功能复合,多样发展 | 第11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件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