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比较研究法 | 第10-11页 |
1.3.2 案例分析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1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1.1 食品 | 第13页 |
2.1.2 食品安全 | 第13页 |
2.1.3 食品安全监管 | 第13-14页 |
2.1.4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14页 |
2.1.5 大部制改革 | 第1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4-15页 |
2.2.2 公众参与理论 | 第15-16页 |
第3章 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脉络及现状综述 | 第16-22页 |
3.1 食品监管的历史发展脉络 | 第16-17页 |
3.1.1 行政管控时期 | 第16页 |
3.1.2 适当变化调整时期 | 第16页 |
3.1.3 部门间协作分段的监管时期 | 第16-17页 |
3.1.4 大部制改革后监管体制的形成 | 第17页 |
3.2 大部制改革前后监管部门的变化 | 第17-22页 |
3.2.1 大部制改革前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状况 | 第17-19页 |
3.2.1.1 机构设定和职能 | 第17-18页 |
3.2.1.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关系 | 第18-19页 |
3.2.1.3 分段监管模式的缺陷 | 第19页 |
3.2.2 大部制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状况 | 第19-22页 |
3.2.2.1 广义上的综合性的监管主体 | 第19-20页 |
3.2.2.2 综合性的食品监管主要内容 | 第20页 |
3.2.2.3 主要的食品监管手段与方法 | 第20-22页 |
第4章 N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0页 |
4.1 N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 第22-24页 |
4.1.1 食品安全监管主体 | 第22-23页 |
4.1.2 食品安全监管手段 | 第23-24页 |
4.1.2.1 法律手段 | 第23页 |
4.1.2.2 检测手段 | 第23页 |
4.1.2.3 相关的执法措施 | 第23-24页 |
4.2 N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4.2.1 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合 | 第24页 |
4.2.2 行政执法不严,监管效率不高 | 第24-25页 |
4.2.3 食品检验的资源划分不科学 | 第25页 |
4.2.4 监管信息严重不对等 | 第25-26页 |
4.2.5 缺乏社会力量参与监管 | 第26-27页 |
4.3 N市存在问题的几大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4.3.1 体制中的漏洞和弊端 | 第27页 |
4.3.2 法律法规的漏洞 | 第27-28页 |
4.3.3 检测资源设置不合理 | 第28页 |
4.3.4 面临的监管形势多变 | 第28-29页 |
4.3.5 忽视公众参与 | 第29-30页 |
第5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0-34页 |
5.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0-32页 |
5.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架构 | 第30页 |
5.1.2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5.1.3 风险的控制和检测的完备化 | 第31页 |
5.1.4 美国成熟经验的启示 | 第31-32页 |
5.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 第32-34页 |
5.2.1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架构 | 第32页 |
5.2.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 | 第32页 |
5.2.3 欧盟涵盖全程的无缝监管系统 | 第32-33页 |
5.2.4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 | 第33-34页 |
第6章 大部制改革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路径选择 | 第34-40页 |
6.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 第34-36页 |
6.1.1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 | 第34-35页 |
6.1.2 严格执法与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 第35页 |
6.1.3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 第35-36页 |
6.2 明确企业主体责任 | 第36-37页 |
6.2.1 严格履行首负责任制 | 第36页 |
6.2.2 完善食品可追溯的机制 | 第36-37页 |
6.3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37页 |
6.4 培育社会组织发挥监管作用 | 第37-38页 |
6.5 强化媒体监督 | 第38页 |
6.6 引入公众的普遍参与 | 第38-4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