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创新点第5-9页
中文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引言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相关概念及涵义第19-21页
        1.2.1 利率管制第19-20页
        1.2.2 利率风险第20页
        1.2.3 利率市场化第20-21页
    1.3 框架结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1-24页
        1.3.1 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第21-23页
        1.3.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4 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第24-26页
2 文献综述第26-37页
    2.1 利率市场化理论与实践综述第26-29页
        2.1.1 利率市场化理论基础第26-27页
        2.1.2 利率市场化模式选择第27-29页
    2.2 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和影响综述第29-32页
        2.2.1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第29-31页
        2.2.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第31-32页
    2.3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与管理综述第32-35页
        2.3.1 利率风险识别和度量方法第32-34页
        2.3.2 基于VaR模型的利率风险管理第34-35页
    2.4 对现有研究评价第35-37页
3 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影响第37-54页
    3.1 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第37-42页
        3.1.1 美国利率市场化第37-38页
        3.1.2 日本利率市场化第38-40页
        3.1.3 韩国利率市场化第40-41页
        3.1.4 对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第41-42页
    3.2 中国利率市场化路径第42-45页
        3.2.1 前期利率改革内容第42-43页
        3.2.2 后续利率改革任务第43-44页
        3.2.3 当前利率体系构成第44-45页
    3.3 对商业银行主要影响第45-54页
        3.3.1 对存贷款利率的影响第46-50页
        3.3.2 对经营模式的影响第50-52页
        3.3.3 对利率风险的影响第52-54页
4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第54-74页
    4.1 利率风险分类第54-55页
    4.2 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第55-64页
        4.2.1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第55-57页
        4.2.2 持续期缺口模型第57-59页
        4.2.3 模拟分析法第59-60页
        4.2.4 VaR模型第60-63页
        4.2.5 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比较第63-64页
    4.3 利率风险度量实证分析第64-74页
        4.3.1 样本选择和统计检验第64-67页
        4.3.2 基于GARCH族模型VaR估计第67-72页
        4.3.3 实证结论第72-74页
5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第74-103页
    5.1 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74-77页
        5.1.1 存贷款利率定价体系不健全第74-75页
        5.1.2 利率与流动性风险管控薄弱第75-77页
    5.2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建设第77-87页
        5.2.1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第77-80页
        5.2.2 多资金池模式下FTP价格确定第80-85页
        5.2.3 期限匹配模式下FTP价格确定第85-87页
    5.3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体系第87-103页
        5.3.1 贷款定价基本方法第87-90页
        5.3.2 贷款定价流程第90-98页
        5.3.3 成本加成法的应用第98-103页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03-108页
    6.1 研究结论第103-104页
    6.2 政策建议第104-107页
        6.2.1 加强主动资产负债管理第105页
        6.2.2 加快高层次中间业务发展第105-106页
        6.2.3 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第106页
        6.2.4 贷款定价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第106-107页
    6.3 研究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7页
附录第117-126页
攻博期间的发表论文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徽省电力公司员工安全心理因素调查研究
下一篇: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及其对收入的影响--基于大小凉山彝族村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