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TaSNX1基因功能分析和低LOX酶活遗传改良

致谢第4-9页
摘要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磷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和参与磷胁迫相关基因的研究第11-17页
        1.1.1 磷肥在农业中的地位以及磷矿资源的危机第11-12页
        1.1.2 植物对低磷胁迫的应答机制第12-16页
            1.1.2.1 缺磷时植物根系的变化第12-14页
            1.1.2.2 磷胁迫对植物内部生理机制的影响第14-15页
            1.1.2.3 参与磷胁迫响应基因的研究第15-16页
        1.1.3 TaSNX1基因相关研究第16-17页
    1.2 脂肪酸氧化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和育种中的利用第17-18页
        1.2.1 脂肪酸氧化酶(LOX)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第17页
        1.2.2 脂肪氧化酶检测方法第17-18页
    1.3 植物的转基因检测技术第18-22页
        1.3.1 基于蛋白水平上的检测方法第19-20页
            1.3.1.1 酶联免疫吸附第19页
            1.3.1.2 蛋白质印迹法第19-20页
            1.3.1.3 免疫试纸条法第20页
        1.3.2 基于核酸水平的检测方法第20-22页
            1.3.2.1 分子杂交技术第20页
            1.3.2.2 PCR检测方法第20-21页
            1.3.2.3 基因芯片技术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1.4.1 目的意义第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二章 TaSNX1基因转化拟南芥第24-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32页
        2.1.1 材料第24-26页
            2.1.1.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1.2 主要仪器第25页
            2.1.1.3 主要试剂和耗材第25页
            2.1.1.4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第25-26页
            2.1.1.5 实验中所用引物第26页
        2.1.2 方法第26-31页
            2.1.2.1 TaSNX1基因的全长克隆第26-27页
            2.1.2.2 目的基因的回收和纯化第27-28页
            2.1.2.3 目的基因与T载体连接和转化第28页
            2.1.2.4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第28-29页
            2.1.2.5 阳性单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第29页
            2.1.2.6 质粒提取第29-30页
            2.1.2.7 质粒DNA双酶切和连接第30-31页
        2.1.3 农杆菌转化拟南芥第31-32页
            2.1.3.1 野生型拟南芥的种植第31页
            2.1.3.2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1页
            2.1.3.3 重组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及阳性克隆的筛选第31-32页
            2.1.3.4 农杆菌侵染拟南芥第32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2.2.1 TaSNX1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农杆菌第32-35页
            2.2.1.1 TaSNX1基因的全长克隆第32-33页
            2.2.1.2 连接T载体后菌落PCR和双酶切验证第33-34页
            2.2.1.3 TaSNX1测序结果分析第34页
            2.2.1.4 重组表达载体菌落PCR和双酶切验证第34-35页
        2.2.2 TaSNX1::GFP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第35-37页
            2.2.2.1 抗生素筛选第35-36页
            2.2.2.2 转基因拟南芥基因水平上CaMV35s PCR鉴定第36-37页
    2.3 结论与讨论第37-38页
第三章 TaSNX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诱导表达第38-48页
    3.1 材料第38-40页
        3.1.1 常规菌种第38页
        3.1.2 载体第38页
        3.1.3 试剂第38页
        3.1.4 实验所用到的引物:第38-39页
        3.1.5 蛋白诱导相关溶液的配制第39-40页
    3.2 方法第40-44页
        3.2.1 PET32a-TaSNX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42页
            3.2.1.1 TaSNX1基因的全长克隆第40-41页
            3.2.1.2 目的基因的回收和纯化第41页
            3.2.1.3 目的基因与T载体连接、转化以及鉴定第41页
            3.2.1.4 质粒提取第41页
            3.2.1.5 质粒DNA双酶切第41页
            3.2.1.6 目的片段的回收和连接第41页
            3.2.1.7 连接产物转化和阳性单克隆的鉴定第41页
            3.2.1.8 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1-42页
            3.2.1.9 pET32a-TaSNX1重组质粒的转化和鉴定第42页
        3.2.2 蛋白诱导表达第42-44页
            3.2.2.1 IPTG诱导第42页
            3.2.2.2 表达蛋白纯化检测第42页
            3.2.2.3 蛋白SDS-PAGE电泳第42-4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4-47页
        3.3.1 pET32a-TaSNX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44-47页
            3.3.1.1 TaSNX1基因全长克隆第44页
            3.3.1.2 连接T载体后菌落PCR和双酶切验证第44-45页
            3.3.1.3 TaSNX1重组载体菌落PCR第45-46页
            3.3.1.4 pET32a-TaSNX1蛋白的诱导第46-47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47-48页
第四章 低LOX酶活转基因小麦的筛选和检测第48-56页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48-49页
        4.1.1 转基因小麦材料第48页
        4.1.2 试剂和仪器第48页
        4.1.3 基因组合和转基因小麦简称第48-49页
        4.1.4 实验所用到引物第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0页
        4.2.1 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9页
        4.2.2 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进行PCR扩增第49-50页
        4.2.3 脂肪酸氧化酶的测定第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4.3.1 转基因小麦株高分析第50-51页
        4.3.2 转基因小麦千粒重分析第51-52页
        4.3.3 转基因小麦分蘖数分析第52页
        4.3.4 转基因小麦酶活测定第52-53页
        4.3.5 转基因小麦PCR检测筛选第53-54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4-56页
        4.4.1 结果第54-55页
        4.4.2 讨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ABSTRACT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普鲁兰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有毒难降解物质对活性污泥毒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