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1.1 课题的背景 | 第15-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2页 |
1.3.1 冲断的疲劳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1.3.2 硬化温度梯度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 第21-23页 |
1.3.3 CRCP受荷作用下力学响应 | 第23-25页 |
1.3.4 基层冲刷及其对CRCP力学响应的影响 | 第25-30页 |
1.3.5 路面力学经验法模型及校正 | 第30-3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2-35页 |
第2章 水泥路面硬化温度场数值模型 | 第35-66页 |
2.1 水泥路面温度场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35-49页 |
2.1.1 水泥路面表面的热交换 | 第36-39页 |
2.1.2 水泥的水化反应 | 第39-41页 |
2.1.3 水分蒸发 | 第41-43页 |
2.1.4 水泥路面内的热交换 | 第43-47页 |
2.1.5 养生方式的影响 | 第47页 |
2.1.6 基层和土基的之间的热交换 | 第47-48页 |
2.1.7 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 第48-49页 |
2.2 程序结构与功能 | 第49-50页 |
2.3 早期温度场监测与程序验证 | 第50-60页 |
2.3.1 振弦式应变计工作原理 | 第51-52页 |
2.3.2 试验基本情况 | 第52-53页 |
2.3.3 试验与预测结果 | 第53-60页 |
2.4 施工条件对硬化温度梯度的影响 | 第60-65页 |
2.4.1 施工季节的影响 | 第61-62页 |
2.4.2 摊铺开始时间的影响 | 第62-64页 |
2.4.3 养生方式的影响 | 第64-6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3章 考虑硬化温度场的温度应力计算模型 | 第66-76页 |
3.1 水泥路面温度应力计算模型 | 第66-72页 |
3.1.1 非线性温度应力计算模型 | 第67-70页 |
3.1.2 等效线性温度差法 | 第70-71页 |
3.1.3 硬化温度梯度对温度应力的影响 | 第71-72页 |
3.2 施工条件对水泥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CRCP临界荷位荷载应力确定方法 | 第76-102页 |
4.1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板顶拉应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 第76-84页 |
4.1.1 计算模型 | 第77-83页 |
4.1.2 人工神经网络应力预测过程 | 第83-84页 |
4.2 板顶拉应力影响因素与敏感性分析 | 第84-89页 |
4.2.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84-87页 |
4.2.2 敏感性分析 | 第87-89页 |
4.3 基层冲刷深度对传荷能力的影响 | 第89-93页 |
4.3.1 基层冲刷对传荷能力的影响 | 第91页 |
4.3.2 LTPP传荷能力的分析 | 第91-93页 |
4.4 基层冲刷深度对路面等效厚度的影响 | 第93-95页 |
4.4.1 水泥混凝土板等效厚度 | 第93-94页 |
4.4.2 冲刷深度对等效厚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4.5 基层冲刷模型参数确定 | 第95-101页 |
4.5.1 考虑基层冲刷的荷载累计作用次数 | 第95-98页 |
4.5.2 路肩位置传荷能力衰减模型 | 第98-10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基于Weibull分布的CRCP冲断预估模型 | 第102-135页 |
5.1 基于LTPP分组数据的参数估计 | 第102-107页 |
5.1.1 LTPP数据特点分析 | 第103-104页 |
5.1.2 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 第104-105页 |
5.1.3 初值估计 | 第105-106页 |
5.1.4 累计当量单轴荷载数目的估计 | 第106-107页 |
5.2 基于LTPP数据的CRCP冲断模型的校正 | 第107-115页 |
5.2.1 冲断数目与当量轴载 | 第107-108页 |
5.2.2 寿命试验样本数目的估计方法 | 第108-111页 |
5.2.3 冲断预测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 第111-115页 |
5.3 冲断破坏的预测过程 | 第115-116页 |
5.4 硬化温度场对冲断数目的影响 | 第116-123页 |
5.4.1 裂缝宽度的确定方法 | 第116-120页 |
5.4.2 横向裂缝位置传荷能力的确定 | 第120-122页 |
5.4.3 硬化温度场对冲断数目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5.5 基层冲刷对冲断数目的影响 | 第123-126页 |
5.5.1 路肩位置传荷能力的变化 | 第123-124页 |
5.5.2 等效路面厚度的变化 | 第124页 |
5.5.3 板顶拉应力随基层冲刷的变化 | 第124-125页 |
5.5.4 基层冲刷对冲断数目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5.6 CRCP冲断破坏减少措施 | 第126-133页 |
5.6.1 混凝土材料 | 第126-127页 |
5.6.2 施工条件 | 第127-128页 |
5.6.3 配筋率的确定 | 第128-129页 |
5.6.4 提高基层抗冲刷性能 | 第129-13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53页 |
附录主要英文缩写及翻译对照 | 第153-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5-158页 |
致谢 | 第158-160页 |
个人简历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