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小麦抗病类型 | 第11-12页 |
1.3 抗赤霉病小麦基因分离 | 第12-13页 |
1.4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1 转乙酰转移酶基因 | 第13页 |
1.4.2 转NPR1基因 | 第13页 |
1.4.3 转核糖体亚基突变体基因 | 第13-14页 |
1.4.4 转病程相关蛋白基因 | 第14-15页 |
1.4.5 转糖基转移酶基因及毒素输出蛋白 | 第15页 |
1.5 启动子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5.1 真核启动子的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1.5.2 植物启动子类型 | 第16页 |
1.5.3 损伤诱导型启动子 | 第16-17页 |
1.5.4 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 | 第17页 |
1.5.5 启动子活性检测 | 第17-18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2.1.2 菌株、载体及相关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19页 |
2.1.3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9页 |
2.2.1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热激转化 | 第20-21页 |
2.2.2 小麦基因组DNA提取(CTAB法) | 第21页 |
2.2.3 小麦基因组总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合成 | 第21-23页 |
2.2.4 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cDNA末端快速扩增) | 第23-25页 |
2.2.5 小麦Southern杂交 | 第25-26页 |
2.2.6 小麦Nothern杂交 | 第26-27页 |
2.2.7 定量PCR | 第27页 |
2.2.8 小麦基因枪幼胚转化 | 第27-28页 |
2.2.9 植物亚细胞定位 | 第28-29页 |
3 CYP709C1基因及启动子克隆分析 | 第29-48页 |
3.1 前言 | 第29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2页 |
3.2.1 植物材料 | 第29-30页 |
3.2.2 CYP709C1编码区和gDNA全长扩增 | 第30页 |
3.2.3 CYP709C1启动子克隆 | 第30-32页 |
3.3.4 基因枪转化载体构建 | 第32页 |
3.3 结果和分析 | 第32-47页 |
3.3.1 CYP709C1编码区的克隆分析 | 第32-34页 |
3.3.2 CYP709C1 gDNA的克隆分析 | 第34-37页 |
3.3.4 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44页 |
3.3.5 启动子基因枪转化载体构建 | 第44页 |
3.3.5 启动子基因枪转化载体构建 | 第44-46页 |
3.3.6 基因枪转化植株再生 | 第46-47页 |
3.4 讨论 | 第47-48页 |
4 毒素诱导型基因的克隆及初步鉴定 | 第48-73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8-52页 |
4.2.1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4.2.2 3'RACE和5'RACE扩增 | 第48-49页 |
4.2.3 毒素诱导型基因cDNA全长和gDNA全长扩增 | 第49-50页 |
4.2.4 生物信息学分析网站 | 第50页 |
4.2.5 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 | 第50-51页 |
4.2.6 小麦单花接种 | 第51-52页 |
4.3 结果和分析 | 第52-70页 |
4.3.1 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克隆及初步鉴定 | 第52-57页 |
4.3.2 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克隆及初步鉴定 | 第57-61页 |
4.3.3 多药输出蛋白基因克隆及初步鉴定 | 第61-66页 |
4.3.4 1,3-β-葡聚糖合酶基因克隆及初步鉴定 | 第66-70页 |
4.4 讨论 | 第70-73页 |
4.4.1 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和半胱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 | 第70-71页 |
4.4.2 多药输出蛋白基因 | 第71页 |
4.4.3 1,3-β-葡聚糖合酶基因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