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战略地位角度 | 第13-14页 |
1.2.2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内容研究角度 | 第14页 |
1.2.3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特征特点角度 | 第14-15页 |
1.2.4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特色论角度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1.3.2 比较研究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17-28页 |
2.1 习近平科技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7-19页 |
2.1.1 习近平科技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 第17-18页 |
2.1.2 习近平科技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 第18-19页 |
2.2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9-23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 | 第19-21页 |
2.2.2 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 第21-23页 |
2.3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23-28页 |
2.3.1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探索阶段 | 第23-24页 |
2.3.2 习近平科技思想初步形成阶段 | 第24-25页 |
2.3.3 习近平科技思想完善与发展阶段 | 第25-28页 |
第3章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内容与特点 | 第28-40页 |
3.1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内容 | 第28-34页 |
3.1.1 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 第28-29页 |
3.1.2 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方向——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 第29-30页 |
3.1.3 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任务——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 第30-31页 |
3.1.4 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第31-33页 |
3.1.5 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要素——科技人才的培养 | 第33-34页 |
3.2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基本特点 | 第34-40页 |
3.2.1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时代性 | 第35-36页 |
3.2.2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实践性 | 第36-37页 |
3.2.3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系统性 | 第37-38页 |
3.2.4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前瞻性 | 第38-40页 |
第4章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主要应用 | 第40-50页 |
4.1 以“互联网+”推动科技创新 | 第40-42页 |
4.1.1 以“互联网+”推进科技信息公开 | 第40-41页 |
4.1.2 以“互联网+”推进科技体制创新 | 第41-42页 |
4.2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 | 第42-44页 |
4.2.1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转型 | 第42-43页 |
4.2.2 以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农业 | 第43-44页 |
4.3 以科技创新实现军事强国 | 第44-47页 |
4.3.1 以科技创新带动军事创新改革 | 第44-45页 |
4.3.2 以科技创新为军事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 | 第45-47页 |
4.4 以科技创新加快航空航天事业发展 | 第47-50页 |
4.4.1 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航空航天道路 | 第47-48页 |
4.4.2 继续完善航空航天战略体系 | 第48-50页 |
第5章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50-57页 |
5.1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50-53页 |
5.1.1 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 第50-51页 |
5.1.2 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51-53页 |
5.2 习近平科技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53-57页 |
5.2.1 对我国科技工作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第53-54页 |
5.2.2 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有促进作用 | 第54-55页 |
5.2.3 对加快实现中国梦具有指导意义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