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妾妇形象研究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一) 妾妇的来源与分类。 | 第9页 |
(二) 妾妇的家庭生活与人生命运。 | 第9页 |
(三) 通过妾妇形象透视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 | 第9-10页 |
(四) 妾妇形象的塑造艺术。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四、选题的应用前景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红楼梦》妾妇的来源和分类 | 第14-22页 |
一、妾妇的来源 | 第14-19页 |
(一) 买卖女子为妾 | 第14-17页 |
(二) 赠送女子为妾 | 第17-18页 |
(三) 收纳女婢为妾 | 第18页 |
(四) 迎娶女子为妾 | 第18-19页 |
二、妾的分类 | 第19-22页 |
(一) 二房:以善良懦弱的尤二姐为代表 | 第19-20页 |
(二) 姨娘:以阴微粗鄙的赵姨娘为代表 | 第20页 |
(三) 通房丫头:以张扬跋扈的秋桐为代表 | 第20-21页 |
(四) 特殊的妾:元春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红楼梦》妾妇的家庭生活与人生命运 | 第22-35页 |
一、卑微的家庭生活 | 第22-25页 |
(一) 地位卑微 | 第22-24页 |
(二) 经济拮据 | 第24-25页 |
二、非正常的精神状态 | 第25-29页 |
(一) 被压抑的人性 | 第25-27页 |
(二) 畸形的人格与反抗 | 第27-29页 |
三、妾妇的生命归属 | 第29-35页 |
(一) 被扶正 | 第29-32页 |
(二) 被赠送 | 第32-33页 |
(三) 被送归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从妾妇形象透视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 | 第35-49页 |
一、封建大家族的家庭伦理 | 第35-41页 |
(一) 以夫为本,夫为妻纲 | 第35-36页 |
(二) 妻妾矛盾的文化透视 | 第36-38页 |
(三) 嫡庶之争的文化意味 | 第38-41页 |
二、关注生命,赞赏才情的女性观 | 第41-45页 |
(一) 赞赏才情,歆羡品格 | 第41-43页 |
(二)“女人观”与“女儿观”的相悖 | 第43-44页 |
(三) 女性观和谐统一的原因 | 第44-45页 |
三、约束力下降的传统宗法观念 | 第45-49页 |
(一) 妾室转正为妻 | 第45-46页 |
(二) 嫡庶制度的松动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红楼梦》妾妇形象塑造艺术 | 第49-59页 |
一、描写人物的方式 | 第49-53页 |
(一)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 第49-50页 |
(二) 以形传神的肖像描写 | 第50-51页 |
(三) 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 第51-53页 |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 | 第53-56页 |
(一) 人物之间的对比 | 第53-54页 |
(二) 同一人物前后阶段的对比 | 第54-55页 |
(三) 同一人物对不同人的态度对比 | 第55-56页 |
三、妾妇角色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 | 第56-59页 |
(一) 香菱在结构上至关重要 | 第56-57页 |
(二) 元春在情节结构上的推动作用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注释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硕士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