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微射流参数对均质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均质机的发展状况 | 第13-16页 |
1.2.2 高压微射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均质流场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高压微射流均质过程机理分析 | 第20-26页 |
2.1 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工作过程及原理 | 第20-21页 |
2.2 油滴破碎的机理分析 | 第21-25页 |
2.2.1 剪切效应 | 第22-23页 |
2.2.2 撞击效应 | 第23-24页 |
2.2.3 空穴效应 | 第24-25页 |
2.3 油滴合并的机理分析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高压均质机制备乳剂的实验研究 | 第26-34页 |
3.1 乳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 均质压力影响实验 | 第27-28页 |
3.2.1 实验步骤 | 第27页 |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3 初乳温度影响实验 | 第28-29页 |
3.3.1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3.4 油水比影响实验 | 第29-30页 |
3.4.1 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页 |
3.5 正交实验分析 | 第30-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高压均质机制备乳剂的数值模拟 | 第34-55页 |
4.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4.1.1 均质腔模型的简化 | 第34-35页 |
4.1.2 网格的划分 | 第35-36页 |
4.2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4.2.1 湍流模型 | 第36-38页 |
4.2.2 两相流模型 | 第38页 |
4.3 约束条件设置 | 第38-40页 |
4.3.1 进出口边界条件 | 第38-39页 |
4.3.2 材料定义 | 第39-40页 |
4.3.3 离散相设置 | 第40页 |
4.4 迭代参数设置 | 第40-41页 |
4.5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4.5.1 压力场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4.5.2 速度场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5.3 湍流耗散率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4.6 数值模拟正交法分析 | 第49-50页 |
4.7 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均质腔壁面微结构的影响分析及改进设计 | 第55-65页 |
5.1 壁面粗糙对湍流的影响 | 第55页 |
5.2 壁面剪切力作用下的油滴破碎理论分析 | 第55-57页 |
5.3 均质腔微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57-60页 |
5.3.1 均质腔壁面微结构几何建模 | 第57-58页 |
5.3.2 均质腔内速度场分析 | 第58页 |
5.3.3 均质腔内湍流耗散率分析 | 第58-59页 |
5.3.4 粒径分布 | 第59-60页 |
5.4 高剪切碰撞型均质阀的结构改进 | 第60-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3页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3页 |
二、授权专利 | 第73页 |
三、其它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