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2.1 国外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测系统现状 | 第13-16页 |
| 1.2.2 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智能监测系统现状 | 第16-17页 |
| 1.3 CAN总线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技术 | 第17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整体方案研究 | 第19-25页 |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9页 |
| 2.2 谷物联合收割机工作过程分析及检测参数选择 | 第19-21页 |
| 2.2.1 谷物联合收割机工作过程分析 | 第19-20页 |
| 2.2.2 谷物联合收割机监测参数选择 | 第20-21页 |
| 2.3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21-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49页 |
| 3.1 转速检测模块设计 | 第25-31页 |
| 3.1.1 转速检测的原理 | 第25-26页 |
| 3.1.2 转速检测的实现方法 | 第26-29页 |
| 3.1.3 转速检测的电路设计 | 第29-31页 |
| 3.2 扭矩检测模块设计 | 第31-34页 |
| 3.2.1 扭矩检测的原理 | 第31-32页 |
| 3.2.2 扭矩检测的实现方法 | 第32-34页 |
| 3.2.3 扭矩检测的电路设计 | 第34页 |
| 3.3 割台高度自动检测与控制模块设计 | 第34-39页 |
| 3.3.1 割台高度自动检测与控制的原理 | 第35页 |
| 3.3.2 数字滤波器设计 | 第35页 |
| 3.3.3 PID控制算法 | 第35-37页 |
| 3.3.4 仿形传感器的设计 | 第37-38页 |
| 3.3.5 割台高度自动检测与控制的电路设计 | 第38-39页 |
| 3.4 谷物产量检测模块设计 | 第39-47页 |
| 3.4.1 谷物产量检测的原理 | 第39-40页 |
| 3.4.2 冲量传感器的设计 | 第40-42页 |
| 3.4.3 信号处理 | 第42-44页 |
| 3.4.4 放大电路的设计 | 第44-45页 |
| 3.4.5 谷物含水率检测 | 第45-46页 |
| 3.4.6 车速检测 | 第46页 |
| 3.4.7 谷物产量检测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59页 |
| 4.1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9-52页 |
| 4.1.1 转速检测软件设计 | 第49-50页 |
| 4.1.2 扭矩检测软件设计 | 第50页 |
| 4.1.3 割台高度自动检测与控制软件设计 | 第50-51页 |
| 4.1.4 谷物产量检测软件设计 | 第51-52页 |
| 4.2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2-58页 |
| 4.2.1 主菜单系统 | 第52-54页 |
| 4.2.2 转速数据系统 | 第54-55页 |
| 4.2.3 报警记录系统 | 第55页 |
| 4.2.4 谷物产量系统 | 第55-56页 |
| 4.2.5 割台高度系统 | 第56-57页 |
| 4.2.6 数据存储系统 | 第57-5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CAN通讯研究 | 第59-65页 |
| 5.1 CAN总线通讯的硬件设计 | 第59-61页 |
| 5.2 CAN总线通讯的软件设计 | 第61-64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谷物联合收割机模块化智能监测系统实验 | 第65-75页 |
| 6.1 控制系统搭建 | 第65-66页 |
| 6.2 转速检测模块实验 | 第66-67页 |
| 6.3 扭矩检测模块实验 | 第67-68页 |
| 6.4 割台高度自动检测与控制模块实验 | 第68-71页 |
| 6.5 谷物产量监测模块实验 | 第71-73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7.1 总结 | 第75-76页 |
| 7.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