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环境水体污染概述 | 第11-15页 |
1.1.1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1.2 染料废水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1.1.3 油废水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2 多孔碳基材料 | 第15-20页 |
1.2.1 活性炭 | 第15-17页 |
1.2.2 氮掺杂介孔碳 | 第17-19页 |
1.2.3 碳气凝胶 | 第19-20页 |
1.3 吸附理论 | 第20-22页 |
1.3.1 液相吸附理论 | 第20页 |
1.3.2 吸附等温线模型 | 第20-22页 |
1.3.3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22页 |
1.4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4.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具有优异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氮掺杂介孔碳的制备及不同改性研究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25-4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1.1 药品和仪器 | 第26-27页 |
2.1.2 氮掺杂介孔碳的制备 | 第27页 |
2.1.3 静态吸附实验 | 第27-28页 |
2.1.4 解吸再生实验 | 第28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8-41页 |
2.2.1 MCN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2 结构表征分析 | 第29-33页 |
2.2.3 吸附性能研究 | 第33-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花生壳来源具有超大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体污染物优异广谱吸附性能的研究 | 第43-59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1.1 药品和仪器 | 第44-45页 |
3.1.2 活性炭的制备 | 第45-46页 |
3.1.3 静态吸附试验 | 第4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3.2.1 AC与OAC的制备 | 第46-47页 |
3.2.2 结构表征分析 | 第47-49页 |
3.2.3 吸附实验性能研究 | 第49-5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以柚子皮为原料低密度、疏水性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油和有机溶剂的吸附与回收性能研究 | 第59-68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4.1.1 药品和仪器 | 第60-61页 |
4.1.2 柚子皮碳气凝胶的制备 | 第61页 |
4.1.3 吸附实验 | 第61-6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4.2.1 PCA的合成 | 第62页 |
4.2.2 结构表征分析 | 第62-64页 |
4.2.3 吸附试验性能研究 | 第64-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疏水、阻燃性还原氧化石墨烯/竹制纳米纤维素复合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油和有机溶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68-78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5.1.1 药品和仪器 | 第69-70页 |
5.1.2 纳米纤维素和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70-71页 |
5.1.3 疏水rGO/NFC的制备 | 第71页 |
5.1.4 吸附试验 | 第7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71-77页 |
5.2.1 rGO/NFC的制备 | 第71-72页 |
5.2.2 结构表征分析 | 第72-74页 |
5.2.3 吸附实验性能研究 | 第74-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创新点 | 第79页 |
6.3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