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形状生成中的部件匹配及融合技术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绪论 | 第6-14页 |
1.1 三维形状分析与处理研究背景 | 第6-7页 |
1.2 三维形状分析与处理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三维网格形状间的部件匹配 | 第14-22页 |
2.1 三维形状预处理 | 第14-17页 |
2.2 Hausdorff距离及部件相似度度量 | 第17-19页 |
2.3 三维形状间的部件匹配算法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三维网格形状间的部件融合 | 第22-40页 |
3.1 基于面片对应的部件融合算法 | 第22-28页 |
3.1.1 三角形面片配对 | 第22-25页 |
3.1.2 部件间顶点对应 | 第25-27页 |
3.1.3 部件融合 | 第27-28页 |
3.2 基于网格球面参数化的部件融合算法 | 第28-39页 |
3.2.1 部件规范化 | 第28-29页 |
3.2.2 网格球面参数化 | 第29-33页 |
3.2.3 网格联合 | 第33-36页 |
3.2.4 部件融合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三维网格形状重新生成 | 第40-51页 |
4.1 部件重连接技术 | 第40-43页 |
4.1.1 形状连接关系定义 | 第40-43页 |
4.1.2 部件重连接方法 | 第43页 |
4.2 基于三角形面片对应部件融合的形状生成 | 第43-46页 |
4.3 基于球面参数化部件融合的形状生成 | 第46-49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