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气化炉煤气净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电除尘技术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煤气化技术与电除尘器的理论分析 | 第16-34页 |
2.1 煤气化技术 | 第16-18页 |
2.1.1 煤气化原理 | 第16-17页 |
2.1.2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 第17-18页 |
2.2 电除尘器工作原理 | 第18-32页 |
2.2.1 气体放电理论 | 第18-24页 |
2.2.2 水雾荷电原理 | 第24-26页 |
2.2.3 粉尘颗粒的荷电原理 | 第26-28页 |
2.2.4 粒子的运动及相互作用机制 | 第28-32页 |
2.3 电除尘器的综合除尘效率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34-46页 |
3.1 气体电晕放电实验装置 | 第34-36页 |
3.1.1 高压供电系统 | 第35页 |
3.1.2 极配系统 | 第35-36页 |
3.2 水雾荷电及除尘实验装置 | 第36-39页 |
3.2.1 进料系统 | 第36页 |
3.2.2 电除尘器 | 第36-37页 |
3.2.3 高压供电系统 | 第37-38页 |
3.2.4 低压控制系统 | 第38页 |
3.2.5 喷淋冲洗系统 | 第38-39页 |
3.2.6 采样系统 | 第39页 |
3.2.7 风机系统 | 第39页 |
3.3 气化炉煤气粉尘性质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9-40页 |
3.3.1 气化炉煤气粉尘的SEM&EDS分析 | 第40页 |
3.3.2 气化炉煤气粉尘的粒径分布 | 第40页 |
3.4 气体电晕放电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40-42页 |
3.5 水雾荷电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42-43页 |
3.6 气化炉煤气的除尘实验 | 第43-46页 |
3.6.1 实验准备工作 | 第43-44页 |
3.6.2 除尘实验内容 | 第44-46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66页 |
4.1 气化炉煤气粉尘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46-48页 |
4.1.1 气化炉煤气粉尘的粒径分布 | 第46页 |
4.1.2 气化炉煤气粉尘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4.1.3 气化炉煤气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析 | 第47-48页 |
4.2 气化炉煤气电晕放电特性的研究 | 第48-56页 |
4.2.1 板间距对气化炉煤气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2 线间距对气化炉煤气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3 极线型式对气化炉煤气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4 气化炉煤气的电晕放电特性 | 第51-52页 |
4.2.5 气体压力对气化炉煤气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4.2.6 气体组分对气化炉煤气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 喷雾特性对除尘器内电晕电场影响的研究 | 第56-60页 |
4.3.1 水压对雾滴粒径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 雾滴粒径对电晕电场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3 喷淋系统中NaOH浓度对电晕电场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4 极配型式对电晕电场放电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 电除尘器除尘性能综合实验研究 | 第60-64页 |
4.4.1 电场风速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2 水雾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61页 |
4.4.3 喷嘴压力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4 喷淋系统中NaOH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5 极配型式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