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薄带铸轧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薄带铸轧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 | 第11-12页 |
1.2.2 国外薄带铸轧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3 国内薄带铸轧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 振动在成型工艺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1 振动对凝固组织的影响 | 第15页 |
1.3.2 机械振动铸轧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与目标 | 第16-18页 |
1.4.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7-18页 |
第2章 Φ500×350 微振幅铸轧机设计制造 | 第18-32页 |
2.1 Φ500×350 微振幅铸轧机工艺特点 | 第18-20页 |
2.2 冶炼及浇铸系统 | 第20-22页 |
2.2.1 熔炼炉 | 第20-21页 |
2.2.2 浇铸系统 | 第21-22页 |
2.3 主传动机构 | 第22-25页 |
2.3.1 电机及减速机的选取 | 第22-23页 |
2.3.2 齿轮机座 | 第23-24页 |
2.3.3 联接轴 | 第24-25页 |
2.4 振动平台结构设计 | 第25页 |
2.5 侧封机构及预热炉设计 | 第25-28页 |
2.5.1 侧封机构结构设计 | 第25-27页 |
2.5.2 预热炉设计 | 第27-28页 |
2.6 辊缝控制及轴向调节机构 | 第28-30页 |
2.7 铸轧机制造加工 | 第3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双辊薄带铸轧熔池界面换热研究 | 第32-52页 |
3.1 实验材料6061合金及其热物性参数 | 第32-33页 |
3.2 流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33-36页 |
3.2.1 广义流体 | 第33-34页 |
3.2.2 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 | 第34-35页 |
3.2.3 Low-Re湍流模型 | 第35-36页 |
3.3 传热学理论 | 第36-37页 |
3.4 浇铸工艺的研究 | 第37-39页 |
3.5 熔池边界层热流模型 | 第39-49页 |
3.5.1 换热模型的建立 | 第40-49页 |
3.6 热边界模型验证 | 第49-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Φ500×350 双辊薄带铸轧机实验工艺研究 | 第52-61页 |
4.1 侧封板预热研究 | 第52-54页 |
4.2 中间包预热实验 | 第54-55页 |
4.3 浸入式水口的水模型实验 | 第55-59页 |
4.3.1 水力学物理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56-57页 |
4.3.2 水力学物理模型实验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双辊薄带钢铸轧实验 | 第61-67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61页 |
5.2 实验前期准备 | 第61-63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61页 |
5.2.2 铸轧工艺参数 | 第61-62页 |
5.2.3 实验前处理 | 第62-63页 |
5.3 铸轧实验过程 | 第63-64页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