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职务犯罪侦查运用同步录音录像的宏观审视 | 第9-13页 |
(一)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概念及渊源 | 第9-11页 |
1、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9页 |
2、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历史源流 | 第9-11页 |
(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运用同步录音录像的规范性条件 | 第11-13页 |
1、整体性条件——全程施录 | 第11页 |
2、过程性条件——全面施录 | 第11-12页 |
3、内容性条件——全部施录 | 第12-13页 |
二、职务犯罪侦查运用同步录音录像的积极意义 | 第13-18页 |
(一)同步录音录像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 | 第13-14页 |
1、人权的保障是法律资源得到公正运用的方向 | 第13页 |
2、同步录音录像对人权保障在诉讼中的积极配置作用 | 第13-14页 |
(二)同步录音录像可以保障侦查人员不被恶意中伤 | 第14-15页 |
(三)同步录音录像可以降低司法成本并提升司法收益 | 第15-16页 |
1、同步录音录像可以降低司法成本 | 第15页 |
2、同步录音录像可以提升司法收益 | 第15-16页 |
(四)同步录音录像可以促进诉讼程序安定性价值的实现 | 第16页 |
(五)同步录音录像可以促进侦查活动的规范化 | 第16-18页 |
三、我国职务犯罪侦查运用同步录音录像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7页 |
(一)程序正当性理念贯彻不到位 | 第18-20页 |
1、打击犯罪理念没有根本转变 | 第18页 |
2、人权保障理念不深入 | 第18-19页 |
3、完成任务理念统治力不减 | 第19-20页 |
(二)同步录音录像硬件设备建设不完善 | 第20-22页 |
1、同录设备型号不统一 | 第20-21页 |
2、同录设备操作程序不完善 | 第21页 |
3、同录媒介载体技术参数不一致 | 第21-22页 |
(三)同步录音录像具体操作不规范 | 第22-24页 |
1、“先破后录”习惯市场仍然较大 | 第22-23页 |
2、同录操作人员欠缺主体资质 | 第23页 |
3、审签不合一现象没有完全杜绝 | 第23-24页 |
(四)司法审判中同步录音录像运用不理想 | 第24-27页 |
1、同录光盘保存不规范 | 第24-25页 |
2、同步录音录像影像内容连续性差 | 第25页 |
3、法庭审判出示率较低 | 第25-27页 |
四、职务犯罪侦查运用同步录音录像的完善 | 第27-33页 |
(一)贯彻正当程序理念 | 第27-28页 |
1、强化打击与保护并重理念 | 第27页 |
2、强化程序正义理念 | 第27-28页 |
3、弱化任务理念 | 第28页 |
(二)完善同步录音录像硬件设备建设 | 第28-29页 |
1、逐步统一同录硬件设备型号 | 第28页 |
2、完善同录硬件设备操作程序 | 第28-29页 |
3、规范同录存储载体技术参数 | 第29页 |
(三)完善同步录音录像操作规范 | 第29-31页 |
1、细化并严格贯彻“三全”原则 | 第29-30页 |
2、为同录设备操作人员设置上岗资质 | 第30页 |
3、规范执法严格杜绝审签不合一现象 | 第30-31页 |
(四)完善同步录音录像视频影像资料使用机制 | 第31-33页 |
1、加强同录光盘保存的规范性 | 第31-32页 |
2、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2-33页 |
五、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