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一)定量分析 | 第10-12页 |
(二)定性分析 | 第12-15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媒介融合应用于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 第18-2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内涵及影响 | 第18-21页 |
(二)政务信息与政务信息服务 | 第21-23页 |
二、媒介融合应用于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三、档案部门借助媒介融合开展政务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 | 第24-26页 |
(一)整体把握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在需要 | 第24-25页 |
(二)全面了解公众需求的外在需要 | 第25页 |
(三)实现政务信息整合共享的实际需要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角色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传播者和受众分析 | 第26-32页 |
一、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传播者和受众介绍 | 第26-28页 |
(一)政务信息服务的传播者:档案馆局及档案工作者 | 第26-27页 |
(二)政务信息服务的受众:对政务信息有需求的公众 | 第27-28页 |
二、档案部门基于受众变化的发展方向 | 第28-32页 |
(一)受众的新特点 | 第28-30页 |
(二)档案部门的发展方向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内容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容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 第32-43页 |
一、内容融合的内涵 | 第32-34页 |
(一)从媒介融合的角度解读内容融合的内涵 | 第32-33页 |
(二)从政务信息服务的角度解读内容融合的内涵 | 第33-34页 |
二、江苏省地市级档案部门政务信息内容融合的现状分析 | 第34-38页 |
(一)基本情况概述 | 第34-36页 |
(二)双重维度分析 | 第36-38页 |
三、政务信息内容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39页 |
(一)收集困难,与行政部门联系不密切 | 第38页 |
(二)标准不一,公开目录的设置不全面 | 第38页 |
(三)整合度差,缺乏政务信息深度开发 | 第38-39页 |
四、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内容融合解决机制 | 第39-43页 |
(一)集中政务信息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互通互联 | 第39-40页 |
(二)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统一标准改进信息检索方式 | 第40-41页 |
(三)突出重点政务信息资源,以受众的需求为中心 | 第41-42页 |
(四)特色化政务信息服务,结合档案特色和地域特色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终端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媒介分析 | 第43-54页 |
一、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新旧媒介利用情况分析 | 第44-48页 |
(一)旧媒介利用情况分析 | 第45页 |
(二)新媒介利用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二、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利用媒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一)利用意识落后,利用水平参差不齐 | 第49页 |
(二)发展模式粗放,重建立轻拓展 | 第49页 |
(三)信息趋向同质,忽视媒介及受众特点 | 第49-50页 |
(四)媒介集群度低,未发挥整合效用 | 第50页 |
三、提高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中媒介利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 第50-54页 |
(一)提高利用媒介服务大众的意识 | 第50页 |
(二)加强各媒介平台的运营与维护 | 第50-51页 |
(三)注重受众体验的分渠道发布 | 第51页 |
(四)构建一体化的媒介服务平台 | 第51-54页 |
第五章 效果融合:档案部门政务信息服务的效果分析 | 第54-59页 |
一、促进档案部门自身建设的良性发展 | 第54-56页 |
(一)拓展档案部门工作职能 | 第55页 |
(二)转变档案信息服务形式 | 第55页 |
(三)提升档案部门自身形象 | 第55-56页 |
二、影响普通公众的档案观念及行为 | 第56-57页 |
(一)从“高高在上”到“平易近人”的改变 | 第56-57页 |
(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改变 | 第57页 |
三、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效能 | 第57-59页 |
(一)加强政府部门与档案部门的合作 | 第57页 |
(二)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 第57-58页 |
(三)推动政府机构信息资源管理 | 第58-59页 |
结束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